從話語(體系)建設的視角研究馬克思主義話語權提升及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推進問題。面對特定場域中馬克思主義的話語“不強”甚至“失語”問題,創新性提出并詳細論證了“馬克思主義大眾話語體系”的概念,主張用大眾話語克服馬克思主義“失語”問題,突出“轉化”思維,努力在理論和實踐層面一套講得明,聽得懂、學得會的馬克思主義大眾話語體系,
馬克思對財富問題的關注貫通著濃厚的道德情懷,彰顯了增進人民幸福的倫理光芒。本書以馬克思財富倫理思想為研究對象,充分應用語義闡釋、情景回顧與文本研讀法深入研究了增進人民幸福是推動馬克思財富倫理思想形成、發展的根本動因,揚棄財富異化、增進人民幸福是馬克思財富倫理思想的根本主題,保障人民共享(享用)生活資料,共享(享受)生產
本書由教育學科論、教育活動論、教育體制論、教育機制論、教育觀念論和教育人論組成,構建了教育學相對獨立的話語體系。 教育學科論包括學科論概論和教育學科論的若干問題兩部分;教育活動論包括教育活動概論、教育活動的主體與客體及其相互關系、教育活動與人的發展三部分;教育體制論主要論述了教育體制理論及教育體制改革兩方面的內容;教育
專著《環境協同治理:理論建構與實證研究》吸收和借鑒西方傳統的“結構—模型”協同治理理論、社會網絡理論和制度性集體行動理論等成果,解析中國協同治理興起的背景、原因和特征,結合我國政治體制、行政框架、社會生態和實際協同現狀,從“主體—政策—數據—制度”四個維度,構建符合中國情境的環境協同治理理論分析框架。然后,遵循理論與實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實現民族崛起、構筑國際競爭優勢的關鍵。在要素驅動經濟增長的后發優勢日漸消弭和經濟活動人口進入負增長的關鍵期,優化人才區域配置、釋放人才潛力成為維持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關鍵;高質量發展階段,各地紛紛將發展目標由GDP增長向創新增長轉變,那么,短期經濟增長目標約束和長期創新驅動發展究竟會對人才區
二程接續儒家道統,將“天理”本體與家國天下的“外王”之道相結合,構建出“天理”統攝下的家國天下治道體系,在儒家治道的繼承和闡揚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本書系統梳理“中國古代的家國天下”、“家國天下,一理而已”、“家:治道之始”、“國:君臣同治”、“天下:垂治萬世”、“程氏后學與程氏遺產”等內容,深刻剖析二程的治道思想,嘗試
本書基于經濟高質量發展條件、過程和結果三個維度整體協同聯動的理論邏輯,從“數字技術—互聯能力—網絡溢出”三個方面系統構建數字經濟影響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分析框架,深入闡釋數字經濟對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影響的經濟效應與作用機制,對解決新形勢下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制定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相關舉措具有重要參考價值,適合經濟
本書立足于人口老齡化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雙重背景,從探討社會養老服務供給體系完善的宏觀背景及條件入手,梳理社會養老服務供給與人口老齡化協調發展的演進邏輯。在該邏輯下提出社會養老服務供給體系框架與體制機制,探討不同人口老齡化發展階段養老服務供給的目標、內容及動力,并設計了養老服務供給社會化體制和運行機制。考慮到老齡化進程
本書遵循著“為何改—改什么—怎么改”的基本邏輯,聚焦二元經濟轉型視域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問題。首先,闡釋供給側與需求側在二元經濟轉型中的相互作用及動態演進機制,概括二元經濟轉型視域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本含義,梳理二元經濟轉型不同階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路線選擇。其次,在理論構建基礎上,從二元經濟轉型階段性出發,分析供給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