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紀是俄羅斯歷史的一個重要時期,隨著歐洲啟蒙思想的傳播和俄羅斯帝國的崛起,從彼得一世開始,俄羅斯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和軍事領域進行全面改革。一方面,當時的俄國仍然面臨著林林總總的社會問題;另一方面,變化卻在“每一個毛細血管”發生。國家治理展現出新氣象,出現了新的政府組織方式、司法理論、公文制度以及金融形式,文化
本書圍繞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編錄了濰坊市改革發展研究中心2021年以來的部分研究成果,分為共同富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先進制造業、城市能級四個篇章。共同富裕部分,深入分析浙江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及各地推進共同富裕的經驗做法,剖析濰坊經濟社會發展條件,提出當地實現共同富裕的可行路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部分,從產業融
《中國詩歌研究》是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所創辦的大型學術叢刊,內容涉及古今中外的詩歌研究。自創刊號起,先后設置有中國古代詩歌研究、中國現當代詩歌研究、中國詩歌理論研究、中國少數民族詩歌研究、當代海外華人詩歌研究及中西比較詩學研究、詩學史及詩學文獻研究、青年論壇等欄目。其中詩學史及詩學文獻研究、青年論壇,為特色欄目
《中東研究》創刊于1979年,2015年起以集刊形式出版。本刊由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主辦,現為半年刊,入選CSSCI集刊目錄(2023-2024)、中國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科研崗位準入考核期刊、社科文獻出版社名錄集刊(CNI),2023年獲中國歷史研究院集刊資助。本刊堅持首發原創,嚴格實行雙向匿名審稿,以“歷史與現狀結合,
本書從社會保護的研究視域出發,用更加包容的態度探討保護社會成員的各種國家干預政策和理論思潮,梳理出“再商品化”互構論和“去商品化”權利論兩條理論線索,嘗試探討社會保護的內在邏輯和基本規律,提出市場原則與權利原則的平衡是社會保護的理論訴求和實踐要求。本書嘗試從市場原則與權利原則相互作用的角度進行分析,提出社會團結經濟理論
《中國本土宗教研究》為集刊,包括理論前沿、經典解讀、歷史鉤沉、田野調查、區域聚焦五個欄目,對中國本土宗教發展史上的教派傳承、道經問題、道教科儀、民間宗教等多方面內容進行了探討與研究。本輯為第7輯。
本書闡述了高校思政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評價機制構建的必要性,混合式教學評價機制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了高校思政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評價的關鍵因素,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構建高校思政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評價機制的建議。本書立足于立德樹人的偉大工程,以教學質量為導向,以“四個評價”為基礎,分析當前思政課普遍關注的混合式教
本書屬《以色列與中東研究譯叢》中的一本,是教育部國別與區域備案中心四川外國語大學以色列研究中心學術譯介成果之一。自1948年建國以來,多元文化社會成為以色列社會形態的顯著特征,為了緩解多元文化造成的社會沖突,彌合社會裂縫,塑造共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體系成為以色列國家發展的重要任務。本書作者利用自然主義的觀察方法,系統全面
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中,用數例等形式闡述了多種經濟變量之間的數量關系。本書以數學公式、數學模型、表格和圖形的形式,表示《資本論》第一卷中的各種數量關系。同時,由于《資本論》是一個結構完整和邏輯嚴謹的理論體系,不是簡單的數理分析。其中,既有數量關系,也有邏輯關系;既有數理邏輯關系,也有其他形式邏輯關系,更有反映歷史發
當今民粹主義、極端主義、反全球化勢力興起,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作者認為:化解世界之痛,在于民心相通,應超越西方語境下的公共外交,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民心相通的中國實踐》首先從宗教性、國家性和時代性三個層面概要講述了如何超越公共外交;再以案例的形式,講述了中美、中德、中印、中國和東盟、中澳、中非、中拉之間如何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