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是不是一位政治哲學家?他是否長期從事政治哲學研究?馬克思政治哲學的理論特質是什么?它如何切入現實?究竟如何看待“馬克思與正義”之爭……在馬克思政治哲學研究領域,還有大量基礎性、學理性問題有待精細探究。本書通過詳細考察和深入分析馬克思的文本著作,對馬克思政治哲學的基本理論問題、重要學術爭論、理論特質與研究方法等,作
本書圍繞“創新社會治理”“深入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中心問題,探討了社會治理目標、社會治理主體、社會治理政策、社會治理績效等基本問題,并分析了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與社會治理、社會公共安全維護與社會治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與社會治理、社會風險防范與社會治理等重要理論和現實問題,以期闡明中國社會治理的邏輯理路和實踐取
本書旨在梳理康德批判哲學時期的信念論題。與自然形而上學和道德形而上學的二分法,以及“真善美”的三分法不同,本書視康德批判哲學為理論哲學、實踐哲學與信念哲學的有機統一。其中在理論哲學的部分,重點分析信念與知識、意見、認知的根本差異,以及康德由信念之維對至上的存在者的證成問題;在實踐哲學部分,側重考查康德之道德、信仰與既有
本書通過對歷史唯物主義“自然”向度的深入挖掘和研究,系統闡發歷史唯物主義所蘊含的生態文明理論基礎和方法論原則,論證其作為解決當代生態危機的科學理論工具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進而確立一種能夠反映生態問題本質的、便于正確把握生態問題復雜性的總體范式。在此基礎上通過總結和運用生態問題的歷史唯物主義研究立場、觀點和方法,剖
本書分上下兩篇:上篇:“馬克思主義哲學史重大理論問題研究”,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主體性、認識論、唯物史觀、經濟學等基本理論問題進行深入研究,下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重大理論問題研究”,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及其內涵的“兩個結合”、中國式現代化、“□□民主”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了系統研
本書分上下兩篇:策劃篇和專題篇。策劃篇闡述了主題黨日的由來概貌,就主題黨日安排部署、主題黨日的文書起草作了專門論述。專題篇分9個專題,對理論武裝、大興調查研究、“過政治生日”、參觀紅色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志愿服務、微黨課等類型的主題黨日怎么開展,進行了深入淺出的介紹和闡發。全書囊括開展主題黨日工作的方方面面,注重針對性
全書從美麗中國的理論內涵、實踐成就和亟須解決的問題入手,圍繞綠色低碳轉型、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生態系統保護、應對氣候變化、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領導等主題,系統闡釋了黨中央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戰略部署,全面展現了美麗中國建設取得的顯著成就。 本書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引領,堅持理
選取汪曾祺先生談生活意趣的篇章百余篇,計23多萬字,分類編目,展現汪曾祺筆下的人物、風景、美食、草木蟲魚、歷史、文化、藝術,讓讀者分享那個熱愛生活與藝術、興致勃勃的“生活家”汪曾祺那些煥發著神采、帶著“汪味”的感悟。汪曾祺的文章,是生活的贊美詩,是感悟人生藝術的品鑒寶典,激發人們無論在什么境況下都始終“不廢風雅”,保持
本書詳細介紹了黃土丘陵區不同生物氣候帶的植被和土壤水分調查結果,系統地闡述了不同地形條件下天然植被的生長情況、土壤含水量及植被恢復潛力。主要內容包括:緒論;研究內容和方法;黃土丘陵區荒漠草原區、典型草原區、森林草原區天然植被高度、植被蓋度和地上生物量與地貌部位、坡向、坡度的關系;各生物氣候帶不同植被類型土壤水分含量對比
科學觀測是認識海洋環境的基本途徑。本書首先介紹粵港澳大灣區海洋環境概況,然后從實時現場監測系統、科學考察航次觀測和衛星遙感觀測三方面總結粵港澳大灣區海洋環境科學觀測體系,最后從海洋數值模擬與預報、海洋信息平臺兩方面介紹海洋信息應用。本書結合粵港澳大灣區氣候、資源、環境以及社會發展情況等,重點關注全球氣候變化、海洋經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