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注重實用操作技術的介紹,強化操作技能的訓練。內容包括推拿學的發展源流、推拿知要、推拿的作用原理和治療原則、推拿手法和小兒推拿等有關知識,分別介紹了骨傷科、內、婦、五官科和兒科常見病癥的推拿治療。介紹了成人推拿技術、小兒推拿技術、踩蹺技術、整脊技術、點穴技術、腹部推拿技術、足療技術、手療技術、捏脊技術、牽引技術、火罐技術、刮痧技術、束挽技術。
本書是在前期腎主骨理論研究基礎上,結合本團隊現有研究的總結,全書內容主要包括腎主骨理論的歷史沿革、腎主骨理論的現代科學內涵、腎主骨理論在退行性骨病防治的應用、常見補腎壯骨中藥及復方介紹,共4個章節。本書特色:其一,溯本求源,古為今用,以時間為軸,探討腎主骨理論的發展演變;其二,結合現代分子生物學,對腎主骨的科學內涵進行多維度闡釋;其三,選擇典型性退行性骨病,重點闡釋腎主骨理論在其防治的應用。其四,系統性對補腎壯骨中藥及復方進行了總結概述。
本書詳細地闡述了中醫護理技術的操作基本理論,具體內容包括:拔罐技術操作、閃罐技術操作、通陽藥物走罐技術操作、剌絡拔罐技術操作、火龍罐技術操作、艾條灸技術操作、溫針灸技術操作、熱敏灸技術草、麥粒灸技術操作、呂氏臍藥技術操作等。
本書由北京按摩醫院組織編寫, 中英文各一冊, 系統介紹了針對不同疾病的各種中醫康復技術, 以推拿治療為主, 針灸、藥物與物理治療相結合, 共分兩篇, 上篇系統介紹了臨床康復工作者需要學習掌握的各種常用的康復技術及康復護理技術, 下篇介紹了康復技術在截癱、偏癱、四肢骨折及骨質疏松癥等幾種常見疾病中的具體應用, 適合康復醫生、治療師、康復專業學生等閱讀。醫院在國家、省市級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數百篇, 編寫《實用按摩手冊》《按摩治療學》《臟腑按摩基礎手法圖解》等專著二十余部, 出版了我國第一套
本書共八章。第一章簡要介紹了中醫臨床工作中常用的治療技術;第二至七章從各系統臨床常見病證的生理與病理特點出發,重點闡述臨床常見疾病的辨證診治原則;第八章重點介紹臨床常見病的針灸推拿康復。
本書作者為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舌象專業研究委員會理事,有豐富的舌診經驗積累。本書將傳統的三焦分區和舌上背面主導的舌診理論,分化為舌上背面和舌下腹面、三分九區臟腑分法,以及舌象要素的具體精準量化指標。有一定的創新性,形成了具有獨到見解的、容納多學科、涵蓋多層次的全息舌診,是傳統望舌診病內容的拓展和補充。本書適合中醫學生、中醫師閱讀參考。
本書詳細介紹了中醫針灸臨床的相關問題,主要內容圍繞針灸學術發展史,對經絡腧穴的基本概念、經絡系統的組成、腧穴的主治特點、定位方法等進行了全面闡述。
本書上篇為“梅花灸學學術思想”, 總結了梅花灸學獨有的灸療感傳、灸感三項、熱證貴灸、陽光普照、反應穴的臨床應用、調任復原、溫陽補腎、天灸法、臍罐灸法、通脈溫陽灸法等學術思想, 下篇為“梅花灸學臨床經驗”, 結合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科等大量臨床應用病例, 聯系古代醫籍中的內容探討現代臨床病理對灸法的運用。
本書從臨床實用的角度出發,闡述了內科、婦科、骨傷科等中醫常見病癥的病因病機、臨床表現、診斷與鑒別診斷、辨證論治等,并介紹了臨床常見疾病的針灸診療和推拿治療。
本書分4部分:體會篇是跟師過程中對某一方、證、藥物的認識或跟師經驗的總結,或初入杏林的感受和體會;醫案篇是跟師學員對老師效驗的病案整理,有完整的理、法、方、藥及病案分析,反映了對中醫經典理論原則的領悟及對中醫臨床的思辨過程;隨想篇大多是臨床工作中有感而發;論文篇是在期刊雜志上發表的,總結歸納老師經驗的文章,也一并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