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四輯約200千字。第一輯“白石老人自述”以第一人稱的口吻生動記述了其從一個鄉村木匠蛻變為一代書畫大師的絢麗人生。第二輯“文存選粹”從現存白石藝術文章中精選了與書畫篆刻有關的文字,集中表現了齊白石在書畫篆刻等藝術方面的觀點和經驗。第三輯“白石信札”為齊白石與諸位書畫友人的書信往來,字里行間反映出白石的人物性格、處世風格及藝術追求。最后附有齊白石年譜,方便廣大讀者了解查詢齊白石一生的重要活動和經歷。全書內容豐富,對于了解齊白石本人及其藝術成就均有較高閱讀價值。
本書是一部現代詩集,精選了作者多年來的新詩作品一百七十余篇,共分五輯:植物的高度、情感的濃度、感悟的深度、青春的鮮度、鄉愁的溫度,收入了《滲入枝葉和泥土》《一棵樹的守候》《時間都去哪兒了》《完成著耕耘的人生》《第一聲祝福》《七個標點記錄三十個夜》《陽光明媚了心》等作品。詩歌以歌頌自然、親情、鄉情為主,夾有對生活的體悟,語言清麗自然,風格溫婉細膩,特色鮮明,體現了作者對生活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對親情、鄉情的珍視。更有一些對普通勞動者的歌頌與贊美,真摯感人。中國作家協會副主
1868年,艾琳出生于愛爾蘭的一個英國貴族家庭,她知道自己一生注定要與動物打交道。艾琳的父親死后,她在監護人的鼓勵下違背了所有人的意愿,進入愛丁堡的新獸醫學院學習。她還自己取了新名字,以免家人因為自己遭受羞辱。她終于要成為一名獸醫了,然而卻不知道更大的障礙正在前方等待她……作者通過扣人心弦的情節和優雅的文字,將艾琳與父權制和不平等社會作斗爭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呈現在我們眼前。今天,女性依然可以從中獲得力量去實現夢想,并為其他女性鋪就道路。
本書精選古詩作品100余首,以對經典作品翻譯和評點的方式,講述古詩的發展歷程。其中涵蓋詩經、楚辭、古詩十九首、建安文學、陶淵明詩等經典之作,體例包括經典原文、注釋、翻譯和鑒賞。
網易人間熱門連載,瀏覽量百萬。獄后筆記,講述第二人生的故事。筆觸聚焦出獄人員重新回歸社會的生活,故事調性殘酷又溫暖,寫作細膩流暢,帶著悲天憫人的關懷。有投奔了獄中大哥創業的人,也要娶那個害自己的女人為妻的人,還有一心想衣錦還鄉的人,更有和成功學女騙子“戀愛”的人……高墻之外重啟人生,上山下山,故事未完。
一位是有著高學歷的大學生,另一位是不屈于艱苦磨礪的高中生。他們在努力完成自己應盡義務的同時,借助地方資源,開發更具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產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想方設法為鄉村振興做貢獻。這二人便是我們小說的主人公,回鄉大學生華小滿和有見識、自學知識的高中生高玉英,他們用自己的青春,用對家鄉的熱愛,率先打破了世俗的思維,在廣闊的天地中有了一番大的作為。
《指間流年》是“悄吟文叢第三輯”中的一部,是一部鄉野筆記,也是一部時光筆記,是從歲月的指縫間流淌出的鄉土風物和淳樸歌謠。全書分三輯,第一輯風撫鄉野,第二輯屋檐滴水,第三輯星光引路。書中描述了被風撫摸的山川大地,被生靈仰望的日月星辰,四季相依的花鳥蟲魚,日常相伴的莊稼農具。從尋常事物中讀人生,從散碎光陰里讀永恒,高擎燭光的螢火蟲,一棵棵秋夜的白菜,一片片野地里的高粱,流淚的達子香等,每一個細小的事物都打開一扇窗,呈現了大千世界的最動人部分。
本書共分四輯,從文藝與時代的關系、現實主義理論的新發展、文藝現象觀察以及學術動向評議等不同角度,匯集了作者關于當代文藝問題的思考,其中既有對現實主義理論及相關問題的深入思考,也涉及對劉繼明、張承志、孫甘露等著名作家創作的評論。作者密切關注當代文藝創作與中國社會之間的關系,通過細致的文本分析,探究作品在情節、結構、語言等方面表現出的特點,一方面呈現社會歷史背景如何影響文藝創作,另一方面則思考藝術家如何通過想象的方式對現實世界做出回應。
本書收錄60多篇文章.分為“綜合評論”“文學評論”“美術書法評論”“舞臺藝術評論”和“影視音樂評論”等5個專題,是作者對新時代以來文藝理論發展、文藝創作實踐尤其是湖南文學藝術創作的觀察與思考。
本書講述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文藝評論導向、文藝評論向經典致敬、文藝評論要傾聽時代的聲音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