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詳細論述了神經精神類藥物治療藥物監測(TDM)相關的實施流程、質量控制、給藥方案設計、藥動學特征、治療參考濃度范圍、TDM推薦級別及監測指征、TDM監測時機或適應證、常用的檢測方法、藥物濃度影響因素、TDM結果解釋、藥物過量中毒、基因多態性等相關內容。
本書是一本介紹如何通過飲食預防和治愈抑郁癥和焦慮的營養書。以營養精神病學的理論研究為基礎, 介紹了大腦健康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并從調整神經可塑性、降低炎癥水平、保持腸道菌群均衡等角度闡述了如何通過改善飲食來促進心理健康。作者介紹了他和同事打造凝練出12種抗抑郁關鍵營養素, 還介紹了一些富含這些營養素的食物。
本書包括嚴重精神障礙概述、健康管理基本理論、健康管理要求、嚴重精神障礙診斷與治療、嚴重精神障礙危險性評估與應急處置、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家庭照護與社區康復、精神障礙健康管理法律問題等內容,既強調理論基礎,更強調實用性、規范性和前瞻性,具有實用性與指導性。本書適合于從事社區精神衛生工作的精防人員、精神科醫生與護士、衛生行政人員和參與社區精神衛生管理治療工作的相關人員學習、使用。本書運用健康管理理論,結合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居家治療康復實踐,闡述了精神衛生和健康管理工作機構在精神障礙預防控制、臨床
厭食癥,全稱為神經性厭食,早在150年前由英國醫生威廉·格爾爵士和法國醫生查理斯·拉賽格命名。20世紀中葉,厭食癥曾被認為是僅見于發達國家的、在“以瘦為美”觀念影響下的“西方文明病”,其病因復雜,治療困難,早期的治療方法要么僅限于改善體重、內分泌等生理指標,要么讓患者陷入漫長的精神分析中越來越瘦。 本書作者希爾德·布魯赫在20世紀70年代開創性的工作打破了這一心身割裂的僵局,她指出了優先改善厭食癥患者極低體重的必要性,同時強調對產生和維持厭食癥的心理過程的深入剖析和理解。布魯赫
美國近期調查顯示,邊緣型人格障礙影響著約6%的群體,約17個人中便有1人患有邊緣型人格障礙。眾多的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在紊亂中痛苦地生活著,卻鮮少得到人們感同身受的理解。  他們的情緒管理能力差:情緒起伏大且不穩定、焦慮、強烈憤怒或難以控制脾氣、長期感到空虛;  他們容易沖動:經歷沖動的自我傷害行為,反復的極端行為,存在明顯的自殺風險;  他們有認知和推理障礙 :有分裂思維、魔幻思維、偏執觀念
當你的孩子患上邊緣型人格障礙時,本書將為你提供所需的應對技能和策略。如果你的孩子患上邊緣型人格障礙,一連串的行為和情感問題會接踵而至——暴怒、肢體暴力和情感暴力等。傳統的育兒方法對你的孩子不會奏效,本書中的應對技能和策略將助你一臂之力。本書將讓你不再以犧牲自己或家人為代價來養育患兒。書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將帶你走進患兒的世界,助你成為精通邊緣型人格障礙的父母。書中的情節和建議均來自對患兒家長的真實采訪。*重要的是,你將學會應對危機、與患兒進行有效溝通、制定有效的行為規范。無論你的孩子多大,本書都將助
本書以抑郁癥的識別診斷、預防治療和自我康復為重點,從生理、病理、心理、臨床、社區、家庭等各個角度來以問答式結構來敘述相關知識,較為全面且通俗易懂,中間還插入一些數據、例子,加深閱讀印象,符合閱讀者的求知愿望。希望本書的出版能夠為基層醫療結構專業人員、全科醫生、社區服務人員、患者家屬以及患者本人提供有益的幫助。
本書為從業人員、老師和家長提供了實用的課程、數據表、工作表和其他工具,用于幫助他們解決學生或孩子因執行功能缺陷而面臨的常見問題(書中的課程普遍適用于5歲以上的兒童、青少年及成人)。
本書從文化史的角度對精神病的歷史以及人們對它的認識和態度進行了研究梳理,共分八章。在歷述西方古代有關精神病的猜想,到中世紀和理性時期的認識上的進展,直至今日近代研究的同時,詳盡地描述了西方人們對精神病患者的態度把精神病患者作為異類施以冷酷嚴刑的折磨,到人道地仁慈地救治和對待他們。本書圖文并茂,是一部趣味性與知識性兼具的作品。
本書作者描述了阿斯伯格青少年和成人的生活體驗,提供了許多循序漸進的策略,幫助阿斯伯格青少年和成人學習觀察自己身處的社交情境,如看醫生、應聘工作、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約會和維持友誼等,更有智慧地應對社會生活中遇到的現實困難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