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實堅韌的紅頭巾神秘高貴的白天女勇敢追愛的農家少女千里尋父的落拓千金……以20世紀30年代南洋真實歷史為基,書寫華人女性跌宕起伏的勵志傳奇故事。
本書是一部寓言式小說。貫穿全書的是在一個地中海城市每十年舉辦一次的古老的象棋比賽活動, 在無名者的敘述中穿插交織十二個寓言式童話故事: 漁夫在海上捕魚, 被捕的魚卻吞食了漁夫的胳膊掛在漁夫身上, 胳膊變成魚的漁夫與嘴里是漁夫的魚逐漸融為一體, 漁夫愛上身體上的魚, 墜入不明所愛的深海; 一周當中的海, 水當中的星期二, 行走者中的黃貂魚, 游水者中的貓。
《亡者交響曲》可謂伊朗20世紀末期現代派小說的扛鼎之作,作者以交響曲形式架起整部小說的結構,十分新穎獨特。小說以內心獨白與高超的意識流技法,描述了伊朗西北部的里海沿岸大城市阿爾達比爾的一個巴扎大商人之家的紛爭,父子矛盾,兄弟相煎,折射了伊朗巴列維王朝時期(19251979年)新舊思想的激烈斗爭。不少評論家將這部小說譽為伊朗版的《喧嘩與騷動》。
戰時雪子為了擺脫親戚伊庭的情感控制遠赴印度支那,卻在密林遍布的南國邂逅有婦之夫富岡,陷入又一場不倫之戀。戰爭結束后雪子與富岡各自返回日本,殘破的現實讓一切幻夢破碎。雪子渾渾噩噩不知該如何活在世上,她已經看透了富岡的涼薄,幾度欲與其分手,但終究難以掙脫……在一次次理性和欲望的糾葛中越是掙扎越是沉淪,清醒著墮入命運的泥沼。 《浮云》是林芙美子生前最后的代表長篇小說,是其文學生涯中嘔心瀝血的集大成之作。四十余年飽含艱辛的人生經歷,讓林芙美子的視線觸及人的卑劣,也追逐著人的良善,冷徹的筆
《古都》是川端康成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品之一。
京都城中,一對老夫婦經營著一家歷史悠久的布匹店,天真善良的千重子是他們的掌上明珠。
一次外出,千重子發現與她長得一模一樣的農家女苗子。
原來她們兩竟是一對孿生姐妹,可一個養尊處優,另一個卻又清貧勞苦。
懸殊的身份逐漸讓二人陷入長久的苦悶當中……
《千只鶴》是川端康成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品之一。父親去世多年,青年菊治突然接到栗本的邀請參加茶會。席間,菊治認識了雪子小姐,后又認識了島村小姐。此外,菊治也意外接觸了曾與其父過從甚密的太田夫人。由此引發了一段涉及兩代人的畸戀故事……
本書包含兩篇小說。分別是作者創作于一九五八年的《揪芽打仔》以及之后寫于一九八〇年的續篇《“揪芽打仔”之審判》。小說以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為背景, 通過表現一群山村孩子的感受, 描繪了一個沒有種族之別, 沒有國別之分, 人人平等、自由的理想社會。在一個瘟疫蔓延的村莊, 僅剩下了一群感化院的心地純潔的少年。他們雖然無家可歸, 卻各盡所能, 團結互助。作者通過描繪一個由孩子們建立起的烏托邦社會, 表達了戰爭期間人民反對戰爭, 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以及對安定生活的強烈渴望, 表達了作者對滅絕人
本書是作者一九六三年創作的長篇小說, 是作者的早期長篇作品之一。小說以第一人稱敘事, 從“我”收到一封從巴黎轉來的簡短信件, 得知自己的年少友人齋木犀吉在北非一個獨立不久的國家的地方城市的賓館里上吊自殺的消息講起, 由此作者回憶起自己與齋木犀吉的交往以及他一生的冒險歷程。“我”在大學二年級的時候, 認識了當時的高中三年級學生齋木犀吉。在當時的年輕一代人中, 齋木犀吉可以說是一個異類。他熱衷于對一些根本性的人生問題進行冥想, 與流行的成功主義想法格格不入。
《晚年樣式集》是大江健三郎生前后的巨著奇怪的二人配六部曲的后一部,也是大江健三郎生前的后一部長篇小說。大江雖然已經步入其創作生涯的晚期,但是依然有著旺盛的創作生命。二〇一一年三月十一日,東日本大地震引發的海嘯,帶來了福島核電站的次生危機。大江健三郎一生都是堅定的反核主義者,在生命的末期,他依然堅守自己一生的信仰,當看到三一一大地震給日本帶來的巨大災難,一個作家的良知促使他再次動筆,寫下了人生后的一個篇章……
本書內容講述: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 日本經濟高速增長期步入尾聲, 而以美蘇兩超級大國為首的核競爭也越來越激烈, 日本國民陷入了核戰爭與環境污染的新危機。一九七二年, 日本極端組織在群馬縣制造了“淺間山莊槍戰事件”。大江健三郎受此事件影響, 于一九七三年創作了《洪水淹及我的靈魂》。小說虛構了由一幫少年 (其中只有一位少女伊納子) 組成的“自由航海團”, 在武藏野臺的核避難所里發生了兩起流血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