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入穆旦譯俄國著名詩人丘特切夫詩歌共計一百二十八篇,丘特切夫以寫作自然詩和哲理詩見長,詩作語言精美,雅致,且極富音樂性。穆旦譯文乃以詩譯詩的典范。
《大河背后的城市》是一部充滿神秘色彩的哲學小說,以生者對死者的拜訪為主要情節,對生死問題進行探討。
在小說的開始,羅伯特·林德霍夫博士乘坐火車來到這座位于大河背后的城市,他接到不知名的上級的委派,成為一座陌生的城市檔案管理員,負責編寫城市編年史。
這座城市目之所及是一片廢墟,到處是地下墓穴,沒有小孩,沒有音樂,死氣沉沉,城市里的人失去了活力與激情,像暗影一樣,執行著無意義、重建和破壞性的任務,迷失在無限中,過著木偶般的生活。在這里羅伯特竟然遇到他認
《草中鴿》是德國著名作家、戰后德國文壇傳奇沃爾夫岡·克彭的長篇小說代表作。1951年發表后立即轟動德語文壇,被評論界譽為“開創新紀元的小說”。它與克彭之后創作的《溫室》《死于羅馬》組成著名的“戰后三部曲”,共同奠定了克彭在當代德語文學史上的大師地位,為其贏得了包括德語文學桂冠獎項畢希納獎在內的諸多榮譽。 小說講述了慕尼黑1948年某一天內發生的一系列瑣碎事件,多視角、全景式地刻畫了幾組來自不同的國家、階級與種族的小人物在偶然中的交集。他們身不由己地被卷入了各種令人不安的沖突與意外
《死于羅馬》是德國著名作家沃爾夫岡·克彭“戰后三部曲”收官之作,1954年出版之后曾引起巨大爭議,現在已經成為當之無愧的德語文學經典,被翻譯為二十多種語言,享譽國際文壇。 小說講述了“二戰”后一個德國家族的不同成員在羅馬交錯重逢的故事。在這幅四分五裂的家族肖像中,有懷念戰爭的黨衛軍,有投機取巧的官僚,有納粹時代的受害者,有逃避現實的后代。他們各懷心思,游蕩在充滿舊日神話和歷史遺跡的羅馬,試著用自己的方式來面對沉重的過往。 克彭在本書中再次展現了其獨有的創作風格:精確的觀察、細膩的描
一個破爛不堪的老樓在海水的沖刷下漸漸廢棄,不過別擔心,施工小隊出動!一起來看看它是如何擺脫原來的面貌,隨著四季更迭,逐漸搭建成了一座全新的大樓,變成了大家溫暖的家吧!這是一本非常適合小讀者在父母的陪同下共同閱讀的趣味知識類圖畫書,本書以13張跨頁大圖展示了讓舊建筑煥然一新的人員、機器、程序和工具,不僅包含建筑行業中的職業介紹、工具介紹,書里滿滿的細節更是考驗了小朋友的觀察力和記憶力。
還有40多天,小杰伊就要過生日了。與此同時,在遙遠的印刷廠,每個人都整裝待發,準備開始新一天的工作。他們制作的物品里就有奶奶今年要送給他的禮物一本書。這本禮物書從印刷開始,到最終送到杰的手里,究竟多虧了哪些工作人員的辛苦工作,它乘坐了哪些交通運輸工具,經過了哪些流程……小讀者們將會在這本大開本圖畫書中找到解答。和同作家、插畫家的前作《建一座房子,造一個家》一樣,這本圖畫書也是一本充滿人情味和故事性的認知科普書,不單單可以增加小朋友對交通運輸工具及從業
《藍色巨人》聚焦海洋污染問題。收到了藍色巨人求助的湄拉和媽媽潛入大海,發現海洋生物和植物的家被垃圾占領,于是她們行動起來,希望大海能早日恢復盈盈的藍色。但兩個人的力量有限,受到她們感染后,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湄拉和媽媽的海洋守衛隊,大家共同維護起海洋和海岸的環境。作品用簡單動人的故事,以及美輪美奐的插畫,幫助小朋友豎立環保意識,養成不隨便丟垃圾的好習慣。
《綠色巨人》聚焦城市污染問題。小女孩碧兒從城市來到鄉下爺爺家,在這里她交到了一個巨人好朋友,聽他講述了他的故事。本來生存在城市里的綠色小不點,因為城市環境不斷惡化,只得逃離,在鄉村中生活。什么時候綠色巨人還能重回城市里看看呢?碧兒還能在城市里見到她的這位好朋友嗎?可能綠色巨人給她的一把種子就是新的綠色希望。
通過精心繪制35張作家旅行地圖,本書探討了文學大師們所進行的35次改變人生的旅行,并揭示了這些旅行對作者的個人生活和更廣泛的文學景觀所產生的影響。對于文學巨匠的生活和創作而言,這些旅行軌跡如同生命中重要的里程碑。與暢銷書《阿特拉斯》(Atlas Obscura)和作者獲獎的《消失的地方》(Atlas of Vanishing Places)一樣,這本書迎合了人們對流行的好奇心地圖的興趣,不僅展現了一手的手繪地圖和作者畫像,還網羅大量館藏珍貴畫作,高清彩色攝影圖片更是錦上添花,而所有賞心悅目
19191920年,45歲的毛姆來到中國,進行了為期4個月的旅行:溯長江而上,由水旱兩路,途經重慶、成都、北京、沈陽、上海、香港等地。本書便是他此行后的杰作,共有58篇小文。但該文集不能算作傳統意義上的游記,而是一種建構于白描之上的思考。毛姆自己也說用可以寫小說的素材,連綴成一組中國之行的敘事。毛姆筆下,交織其間的東西方文化交融、爭鳴、障礙、沖突,足以引領我們開啟深沉思考。他拜訪了光耀學壇的哲學泰斗辜鴻銘、戲劇學者宋春舫、沉浸于個人精神世界的漢學家和那些游筆于青山綠水的仕子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