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講述了幾位在異地工作的農村青年,在城市經歷了一段特殊的工作和生活之后,毅然返鄉投身鄉村振興的故事。主人公李海玲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一位的大學生,從事房地產銷售工作。她的父身患絕癥,弟弟大學在讀,家里的經濟負擔需要她支撐。疫情過后,房地產市場不景氣,兩個多月沒賣出一套房子,她自強不息,頑強地面對著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在房屋推銷過程中,一些客戶的身經歷和人生故事給了她極大的啟發,而諸多的人和事,卻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朝著理性、善良、孝道和仁愛的方向回歸。在結識老鄉企業家姚家芳之后,她
“月亮也把白色粉末撒在山毛櫸林上。 靈魂在這個世界的磨里被碾磨以后,就這樣升上天空。” 《井中男孩》是一本自傳體長篇小說,借助小斯蒂夫的童年生活,折射了德國摩澤爾河畔鄉鎮在“一戰”時的樣貌。是對德國民間風情詩意、長卷式的展示,是溫暖動人的成長小說,也是對成人世界種種狀況的質問,對生命真諦的思考。 書名出自主角與園中水井的獨特經歷。爸爸曾告誡小斯蒂夫,不要靠近水井的洞,他卻悄悄跑去,發現井里有一個向上窺看的小男孩。不管自己做什么、喊什么,小男孩都會跟著模仿。而別人家的水井中卻
一頭紅色鬈發的少女小野町子,與研究分裂心理的大哥、研究苔蘚戀愛的二哥、熱衷于演唱歌劇的表哥同住,一邊照顧著他們的起居,一邊想要寫出超越五感和第六感的詩作,觸及第七感官的世界。家中肥料的臭味與走調的琴聲交織,刺激著人的神經;住戶們個個性格怪異,心中懷揣著羞于啟齒的單相思…… 本書集結出版了尾崎翠代表性的五篇中短篇小說,包括久負盛名的《第七官界彷徨》、受到高度評價的《蟋蟀小姐》等。五篇小說中的主人公仿佛同一位少女散落鏡中的多重分身,時而以復眼窺探人類世界,時而以量杯調配心的解藥。滑稽
《寬恕之城》講述了一位“母親”復仇的故事。兩樁離奇殺人事件,引出十九年前作案手法與之相似的舊案,沾滿兒子鮮血的父親、如影隨形的神秘女人、盤山公路上被撞得嚴重變形的汽車……原本不相干的一切早已被命運的漩渦裹挾。獵殺時刻到來,昨日重現,她會徹底卸下仇恨的枷鎖,還是向猙獰的命運繼續宣戰?
該書收集了來自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等國家的普通外國人的中國故事,他們是在中國高校進行英語教學的外籍專家、來華留學生、跨國公司高管等與中國通過各種方式結緣的外國友人。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領域和不同的性別年齡,他們的寫作視角也各不相同,從對一個城市的印記到一段跨越文化的人之愛戀,從對一處歷史故址的瞻仰到一段跨越千山萬水的思念,從象牙塔內的師生到商業舞臺上的老板與員工,從無血緣的母女到愛人……他們的故事五彩繽紛,時而讓人捧腹,時而讓人淚目;時而如涓涓細流,時而如磅礴大浪
本書是《詩人十四個》作者黃曉丹的隨筆集,收錄了黃曉丹隨筆32篇,寫的是她從20歲到30歲的十年間,對人生的思考、對前路的迷茫的庫繞、對自身的困惑的探索,對生命的意義的追尋,內容涉及友情、愛情、夢想、生死、焦慮、孤獨、迷茫、女性成長等方方面面。這些思考的力量,成長的瞬間,幫助她自我修復和完善,彌合靈魂與肉體、希望與現實之間的裂痕,終于長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
本書為四川大學博士研究生課程民國文學研究專題近五年的教學成果結集。該課程自2018年開課以來,一直采用“工作坊”的形式,圍繞民國文學研究中的重要問題,師生共同研討,形成了一系列得到學界認可的成果,是四川大學博士研究生教學改革的見證。全書分為三編:“社會史視野”體現為文史互證的研究方式,是對“作為方法的民國”的落實,是課程開設之初的工作坊主題。“‘區域間’的文學”是關于“文學史空間轉向”的落實,成果普遍表現對于“區域”“流動”等問題的關心。“文學史的‘地方路徑’”,是對地方路徑視野的落實
本書收錄作者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的11個話劇劇本。《主角》由陜西人民藝術劇院上演、劇本發表于《劇本》月刊;《塵埃落定》由四川人民藝術劇院上演、劇本發表于《新劇本》月刊;《九三年》由國家話劇院上演;《莊周戲妻》由上海戲劇學院上演、《玉禪師》由上海現代人劇社上演,劇本均發表于南京大學《戲劇與影視評論》雙月刊;《生存與毀滅誰殺了國王》、《牛虻》、《弘一法師》均由上海戲劇學院上演;《永遠的尹雪艷》獲“田漢”優秀劇本獎;《孫中山》獲文化部精品工程優秀劇本獎;以及《漂泊拉薩》。
《蓮花白》是繼寧不遠《米蓮分》之后又一部中篇小說,是“黑山”系列小說的第二部,以作者在老家的上學經歷為背景,寫女孩之間微妙的友誼和初戀的懵懂情愫,語言質樸,情感細膩飽滿。關于青春時期的傷痛和渴望,成年之后回望,那種情感一直在默默影響我們。我離開故鄉黑山,來到縣城讀初中,和縣中的明星學生李美成為最好的朋友,但這并不是一個“天才女友”的故事。我因為偶然撞破了李美的一次盜竊行為,引來了全校無聲的霸凌,幾近崩潰。這一切因為李美的死亡和我的轉學而中止,但它對我的影響持續了半生并導致了我的抑郁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