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著眼于當今經濟史學人的治學需求,全面回顧了經濟史學發展史,總結了研究方法論之大要。 傳統形態經濟史學的產生,以中國為典型,發端于西漢司馬遷所著之《史記》,成型于東漢班固所著之《漢書》。現代形態經濟史學以西歐為典型,發端于16世紀的荷蘭, 成型于兩百年后的英國。兩個傳統的合流,形成了今日經濟史學的主干。作者積六十余年研究之功,對經濟史研究的旨趣、 目標、主題、方法等諸多方面,做出全方位的梳理和檢視。海內外前輩學人的掌故點綴其間,讓經濟史學科的前世今生纖毫畢現。
當前世界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國際經濟治理改革深化,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正面臨新的調整。在此形勢下,本書圍繞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提升,客觀分析了主要制造大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所面臨的安全態勢,梳理了其政策沿革的主要歷程及認知演變。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對標中國汽車、半導體、生物醫藥等充分融入全球供應鏈的關鍵產業,以期在世界大變局下把握中國產業經濟運行的總體格局,為暢通區域經濟運行脈絡、推動全球經濟復蘇貢獻力量。
作為一個困擾全球經濟發展的老問題,全球經濟失衡在某種程度上是發達國家主導的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上的要素失衡和利益分配失衡。長期來看,全球經濟失衡加劇了國際經貿爭端,推動了全球價值鏈發生解構與重塑,拉動世界經濟與全球貿易實現再平衡。在此背景下,本書基于“全球經濟失衡—價值鏈重構—國際貿易爭端”這一研究思路展開,以期深入認識全球經濟格局的發展現狀和未來演變趨勢,為我國扎實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著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提供參考。 實證分析表明,傳統全球價值鏈分工模式通過
《世界經濟黃皮書:2024年世界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資助皮書項目,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主編,已連續出版25年。本書分為總論及國別與地區篇、專題篇、熱點篇、世界經濟統計與預測五部分。其中,總報告對2023~2024年世界經濟形勢進行分析與展望-國別與地區篇聚焦美國經濟、歐洲經濟、日本經濟、亞太經濟、印度經濟、拉美經濟、西亞非洲經濟及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專題篇以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國際直接投資、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形勢為主題展開論述-熱點篇關注了人工智能與
“國有經濟國別研究”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國有經濟研究智庫首批十大重點課題之一,由國資委國際局指導,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牽頭,社科院相關研究院所共同參與,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海外投資環境研究所具體承擔。該課題通過研究主要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國有經濟發展歷程、國有經濟內外部治理模式、國有經濟的功能定位、經濟與社會績效等方面內容,提出對中國國有經濟發展的啟示,對形成中國特色的國有經濟發展觀、運用國際經驗為我國國有經濟深化改革提供借鑒和支持,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國有經濟國別研究:英國、
“國有經濟國別研究”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國有經濟研究智庫首批十大重點課題之一,由國資委國際局指導,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牽頭,社科院相關研究院所共同參與,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海外投資環境研究所具體承擔。該課題通過研究主要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國有經濟發展歷程、國有經濟內外部治理模式、國有經濟的功能定位、經濟與社會績效等方面內容,提出對中國國有經濟發展的啟示,對形成中國特色的國有經濟發展觀、運用國際經驗為我國國有經濟深化改革提供借鑒和支持,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國有經濟國別研究:新加坡
本書批判性考察了不同于西式現代化的發展型國家范式,并以此為主要切口透視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范式。在認真比照和精細梳理類型的基礎上,一方面闡明中國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與發展型國家范式之間的關系,揭示其超越發展型范式的內在邏輯;另一方面總結中國國家治理經驗,探索建構新時代黨領導下國家、市場和社會良性互動治理新格局的實踐路徑。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關系資本影響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穩定性為研究主線,將關系資本、知識共享、公平感知與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穩定性置于同一研究框架下,提出相關研究假設并構建理論模型,以云南省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調查獲取數據,借助Amos和Spss統計軟件,基于結構方程模型和回歸分析進行實證檢驗。結果表明:關系資本對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穩定性和知識共享有正向影響;知識共享對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穩定性有顯著影響并在關系資本與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穩定性關系中發揮中介作
自1991年“經濟藍皮書”首發以來,現已連續出版33年,報告多以當年宏觀經濟及相關領域的形勢分析、來年展望預測及政策建議為主。從2019年秋季起,“經濟藍皮書”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宏觀經濟研究智庫課題組具體負責組織協調工作。“經濟藍皮書”堅持問題導向,敏銳捕捉經濟形勢變化和苗頭性問題,對紛繁復雜的經濟形勢進行全方位深度分析,并對未來走勢進行預測,分析維度涵蓋宏觀形勢與政策展宏觀走勢與政策展望、財政運行與稅收分析、貨幣金融與資本市場、產業經濟與高質量發展、需求分析與就業收入等。 2023年,
“當前中國正在致力于構建全國統一的大市場、破除各種類型的地方保護主義和區域市場分割。2022年3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簡稱《意見》),提出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支撐和內在要求。因此,如何在統一的全國大市場中培育加快經濟綠色發展的動能、實現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共贏”的綠色經濟增長成為中國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進程中值得關注的重要議題。本研究圍繞全面加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和統籌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