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詩文集。全書收集了陸雪容、陸星吟兩姐妹跨越三十年時間的一些習作。通過記錄童年之路、校園生活、青春之歌、生命中感遇到的美好點滴以及成長過程中的心路歷程,表達了兩位作者在成長過程中對人生的體驗、感悟與思考心得。作者由經歷而感悟,洗滌心靈獲得成長,以期告慰已逝去的生命與歲月,開啟新的人生航程。
2022年是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恢復重建40周年。為追思先賢,展示北大社會學系40年來的學術之路和育人之道,我們特別邀請了畢業于北大社會學系的幾十位社會學人回顧自己在母系求學的歲月,以樸實親切的筆觸講述自己和北大社會學的緣分。 本書收錄的32篇文章不僅記錄了北大社會學系恢復重建初期費孝通、雷潔瓊和袁方等老先生的砥礪前行,也記錄了40年來北大社會學系的師生之間、同事之間、同學之間的種種緣分和深情。這些樸實深摯的文字,飽含學子們對北大、對母系培育的感恩,也是對北大社會學育人之道最好的闡釋。留在學子們心中
本書收錄了8個中短篇小說,筆調沉郁,文風穩健。既有懷舊題材,對普通人生活、愛情與人際關系的描寫,也有作者對時代變換、改革開放、經濟大潮中人性迷失的叩問,更有對家族三代人命運滄桑的感喟,對家國情懷的追憶和價值堅守、文化堅守的反思。比如《淪陷》一文描寫日軍侵華期間,大城市淪陷之前,外公沈慰堂身肩重任,歷經危險,想方設法搶救和保護珍貴文物毛公鼎和文化珍品典籍的事跡。也寫了超越歷史黨派嫌隙的一家三代人的悲涼遭遇,人生抉擇。其小說故事性較強,情節曲折,可謂笑中帶淚,針砭時弊,揭露社會和人性陰暗。尤其
小說以喪葬民俗、風水習俗、宗教傳播、共產主義發萌為媒介,通過對從黃安縣到紅安縣兩大家族之間的爭斗書寫,描述了清末、民國到解放后一個村莊關于信仰變遷的百年發展史。本吳莊人從信奉宗族宗教到信仰風水先生,發展到信奉洋人的外來文化,至最終信仰共產黨并緊跟共產黨人鬧革命的信仰改變之路,展現了清末、民國到解放以來一個村莊的艱辛歷程,同時也是黃安縣歷史發展的一個側影。
《我這一輩子》是老舍著名的中篇小說,通過一名巡警對自己一生坎坷曲折經歷的自述,反映舊社會城市小市民生活的苦難,表達對新世界新生活的希望:希望等我笑到末一聲,這世界就換個樣兒吧!小說樸實平易,渾然天成,結構線索單純,條理層次分明;語言獨具特色,京味醇厚,通俗簡潔,富有幽默感!段疫@一輩子》另收錄老舍中短篇小說代表作《聽來的故事》《新韓穆烈德》《有聲電影》等。老舍的小說樸實平易、渾然天成,文筆細致入微,尤其以北京味兒、幽默風為特色。在這些寫實傳神又夸張好笑的故事里,蘊含的是老舍對當時社會憂憤深
《閑逛蕩東京開封府生活手冊》,以對《清明上河圖》的無厘頭解讀開始,中原怪才馮杰精打細算,前呼后應,打通時光,拓印世相。這里有出乎意料的幽默,有不合情理的情思,有吊詭出格的表達,有暗帶禪機的調侃,有突兀牽強,有言不及義,有不損人只利己的嘲諷,有對生活的無奈與妥協。非全好卻有局部的快樂,廢話雖多但偶生慧心。
翻開本書,腦洞大開的文圖引你步入宋朝的煙火人間,駱駝驢子的鈴聲蹄聲徐徐傳來,販夫走卒的吆喝聲此起彼伏,沿街店鋪的美食味氤氳蒸騰,宋代女子的脂粉香飄然而至。暢游
該書為阿娜爾孜努爾別克的散文集。作品內容以家鄉、身邊人以及她的日常生活為題材,也有部分作品以青年女性視角努力探索生命的意義,通過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和濃濃的人情味揭示生活真諦,旨在構建文學與生活與生命的關系,給予讀者啟迪。
本書內容包括:高原里、小滿時節、想要一片花園、里奧是只狗、風吹徹、巴塘草原的下午、無名之輩、從前慢。
本書共收錄了張新祥7個小說。題材以祖國西南邊疆當下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民族團結等為主。主要內容包括:《遇見》《荒出沒》《豹子》《第二十四坨銀子》等。
本書分為四輯,第一輯家園:吾鄉斯土、第二輯凝眸:停云時雨、第三輯傳承:燈火可親、第四輯回望:山河遠闊。具體內容包括:想把故鄉再愛一遍;青寨里的腔調;埋伏在我中年的河流;月照蘭草溪;近處的瀘溪;五寶田的時刻;閑時立黃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