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普利策小說獎為原點,以民族身份的想象與書寫為橫軸,以獲獎作品的文化產品生產與消費為縱軸繪制坐標。該坐標所涵蓋的廣泛空間有利于研究者對該獎項進行文學與市場的雙向研究。本書通過作家的身份軌跡及文本特質凸顯美國文學文化的時代特征,以此考察該獎項的觀念與價值內核,并對獲獎作家的文本環境、文本策略,以及文學生產、傳播及消費等外部條件進行具體研究,以探索獲獎作家在精英文化、中額讀者群和大眾文化市場的開拓策略,實現對普利策小說獎從高到低不同文化維度上的整體觀照。
南宋是題畫文學發展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共出現題畫文 1918 篇,題畫詩 3041 題 4045 首,題畫詞 113 首,數量遠超于前代,是題畫文學發展史中一個不可忽視的部分。本書即以南宋題畫文學為研究對象,對題畫文學史進行系統梳理和考察,首次提出南宋實際上可以被稱為中國題畫文學的自覺時期。
《視履類編》二卷,明代李同芳撰。李同芳為萬歷朝進士,官至山東巡撫。視履出自《易經·履卦》,有回顧自己生平的含義,是一部自傳性質的筆記。
全書分門別類記述了作者自己親身參與的善跡,分為惇倫、睦族、攻苦、貞教、勵節、持廉、守禮等共四十門,六百則。每則自成一體,數十字至數千字不等,內容既有家長里短、人情往來,亦記錄官場浮沉、朝堂議事等,并有作者的矜夸自評,短小精悍,富有趣味。涉及的明代重要人物有張居正、申時行、沈一貫等等。
《視履類編》見錄于《四庫全書總
王蒙的演講縱橫古今中外,知識含量豐富,案例故事眾多,思想深邃,妙趣橫生。內容涉及如何正確看待中華傳統文化和中國式現代化的關系、如何認識中華文明的特性、如何進行文藝創作,有助于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全書通俗生動,值得一讀!
王蒙是一個怎樣的作家?除了他的作品,讀者還可以從《我眼中的王蒙》來了解這位人民藝術家。《我眼中的王蒙》收錄了三十余篇他人對王蒙的評述文章,這里既有劉心武、舒婷、賈平凹這樣的知名作家同行;也有王山、單三婭等王蒙的家人,還有王蒙在新疆結交的少數民族友人、王蒙作品的編輯、在海洋大學授業的學生,等等,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通過這些人的筆觸,為讀者展現了一個更多面、更立體、更豐富的作家王蒙,為走進王蒙提供了更廣闊的視野。
本書立足王安石所作詩詞文作品進行注解,分“詩”“詞”“文”三種文體,并根據作者生平按時間順序編排。通過對詩詞文的詳細注解,讀者能準確理解作品內容及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文末的說明文字涉及社會背景、人物生平經歷、事件緣由等,情節性較強,能增加讀者的閱讀興趣,亦能助益讀者理解作品。作品注解與人物經歷相得益彰的結合,有助于全面呈現王安石其人其作其思,使讀者能更加全面直觀了解這位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了解他彪炳千秋的文學成就,敢于革新的政治思想。此外,本書注釋詳細且全面,可作為學習王安石作品的
小說《伐木》記敘了一位作家在維也納受邀參加藝術家晚宴的心理獨白。“我”一邊坐在沙發椅上,一邊回想著白天去參加摯友喬安娜的葬禮、思索眼前的所見,以及幾十年來在奧地利文藝圈的交往與發展,整個晚上往事與現實交疊眼前,“我”發現周圍盡是虛偽與卑劣,而所有人“都是生活在假象中”。
本書為注冊會計師(CPA)系列長篇小說中的一部,講述的是房地產審計的故事:信達國際會計師事務所接受政府委托,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審計,神集團對住進郊區農場棚改現場,與不法開發商斗智斗勇,查證質量隱患等問題,揭露了郊區農場破產中國有資產流失弊端,維護了國家和農場職工的權益,作品突出了維護國家利益,內容積極向上。。
本書是一部中短篇小說集,涵蓋《綠房》《隱士》《萬圣教堂》《還魂》《陌生人與朝圣者》等篇章。神秘的綠房背后竟隱匿著讓人不寒而栗的力量?籠罩在幽霧中的教堂又埋藏著何種秘密?勇敢的冒險家們能否逃離生與死的玄妙邊界?小說擁有扣人心弦的恐怖科幻元素,將讀者引入錯綜復雜的超自然世界,激發對人性的深刻思考。
《千年巫后》是一部長篇小說,描述三個現代社會的英國人,因為一封神秘的信函,漂洋過海,穿越沼澤,來到原始的"失落世界",在這座"湮沒的城市"里,他們又重新過上了原始部落生活,并見證了一場長達兩千年之久堅貞凄美的愛情。 死亡是一生的結束,還是重生的開始?熾熱的愛情的盡頭,一定是毀滅嗎?相信本書會給你不一樣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