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時期精于書畫、詩文的理學家逐漸增多,如胡寅、張栻、朱熹、陸九淵、楊簡、袁燮、真德秀、魏了翁等皆是德藝雙馨之人。他們有意識地將理學觀物思想、格物致知精神與心性修養功夫貫徹于“游藝”之學,力求做到致性理之廣大而盡藝術之精微,從而提出了大量別具一格的書畫、詩文理論。他們的書畫觀念與詩學理論構成了具有理學底蘊和共同審美取向的文藝思想。本書主要運用跨學科研究和文藝思想史的方法理念,對南宋理學家的書畫理論與詩學思想作了系統深入的會通研究,同時注意探討中國思想文化中“道”與“藝”的關系演變以及古
19世紀中期,八破畫在中國發展起來。這類作品雖畫面破損或略帶焦痕,卻以格外具象的手法,逼真呈現出書法、拓片、繪畫及善本書頁等文化遺存。無論是蟲蛀的書跡、破損的書頁、燒焦的畫作,還是那個年代的短時效物品,如廣告、票據和蓋郵戳的信封,在這類畫作上都可以被完全隨機地、像碎片一樣自由拼合。而這種堆疊散落的構圖,既是對文化傳統消逝的映射,也寄托了對受畫人的美好祝愿。 這是一本探索中國視覺文化中“八破”起源的著作,以圖文相間的形式,概述八破畫的源流、介紹其重要畫家及他們的代表性作品、闡釋它與中國歷
本書是西安美術學院教學特色的藝術基礎教育課程,由系統的造型技能訓練與藝術審美意識的培養構成。涵蓋五大類內容:一、從生活體驗到藝術形式的生成素描與體驗課程教學研究;二、表現性語言訓練與實踐;三、抽象語言課程訓練;四、中國古代雕塑寫生;五、繪畫材料語言教學研究。本書為美術院校基礎課程教材,其作者均為一線教師,此本教材的撰寫一變傳統的紙上談兵,而是提供了更加豐富全面的咨詢,使藝術與設計實踐更加契合,以適應新時代需求,推動國內藝術教育變革。適用于大專本科院校師生。
本書作者結合自身多年的繪畫經驗,總結了一套簡單易懂的透視學習方法。全書共分為15講,分別講解了視平線、消失點與透視線的知識,3種透視的規律及透視立方體的繪制方法,不同透視下的靜物、場景和人物的畫法。后安排了一套測試題和一套系統的訓練方案。
《山海經》、《子不語》、《搜神記》等都有很多有趣的精怪形象,本書以這些精怪為基礎加入自己的理解進行繪制。本書用細膩的筆法,繪制了45幅妖怪擬人插畫,用想象力喚醒沉睡在字里行間的精怪妖魅。此外,我們還提供了所有插圖的配色參考,讓色彩選擇變簡單,讓你也能成為別人眼中的大神!無論使用色鉛筆、水彩或是馬克筆,是臨摹線稿,或是填涂顏色,均能獲得非常放松減壓的繪畫體驗。
《動畫角色造型卷2:設計規范、團隊、情境實踐論》定位于動畫角色造型設計,《動畫角色造型卷2:設計規范、團隊、情境實踐論》共分7章,第1~4章聚焦角色造型設計,第5~6章著重講解角色動作構思與實現,第7章為習題。第1章分別從標準造型圖、結構解析圖、角色體態手冊中學習規范并完善角色的方法;第2章從角色的服飾與道具的類型、設計原則、設計方法出發,掌握服飾與道具的設計要領;第3章進行角色團隊的多維建設,分別從團隊的整體性、核心力量、團隊的和諧性、團隊的張力對比等多方面進行團隊的整體設計;第4章繼續進行角
張乃燕先生是張靜江之侄,日內瓦大學理學博士,國民政府大學院參事,國立中央大學首任校長,著有《歐洲大戰史》、《世界大戰全史》、《蕓廬歷史叢書》、《羅馬史》、《希臘史》,《歐戰中之軍用化學》、《藥用有機砒化學》、《有機染化學》等著作, 張乃燕先生就任中大校長期間,做了大量開拓性工作,大禮堂是其標志性成果,卸任中大校長后,他潛心書畫,成果頗豐,其孫張文嘉先生致力收藏了其一生材料,并把其中部分材料捐贈東南大學檔案館,其中大禮堂建設過程材料,是不可多得的研究東南大學歷史的一手材料,張乃燕先生的字
這是插畫師萬老板的個人插畫作品集,其中收錄了萬老板近兩年來繪制的精美插畫。本書以“旅行日記”為主題,以旅行站點的形式,帶讀者進入霧都、北國、扶桑、楓丹、神州、愛琴海和天空城7個唯美的夢幻世界。同時精選了17張作品,附上了配套繪畫教程與創作心得供讀者參考和學習,其中含一些未公布展示的內容。
本書匯集了作者林行瑞創作的一系列”貓貓風景畫”,因為他發現貓可以完美地融入任何自然景觀和場景中:有時貓是山坡,有時貓是海浪,有時貓是太陽,有時貓是山頂的積雪,每一頁都仿佛在和讀者玩躲貓貓的游戲。此外,本書用40句肯定句總結了貓的典型想法和典型行為,充滿了積極的心理暗示:比如貓是如何看自己的,又是如何看外界的,貓對于未知世界、挑戰所采取的積極態度等。
本書是作者杉本萌創作的漫畫作品, 是《工作細胞》的續作, 本作故事發生在骨髓中, 講述了巨噬細胞催促遲遲不肯脫核的晚幼紅細胞趕緊“畢業”, 去血管中工作的故事。本作由清水茜負責監修, 于2017年9月號起在《月刊少年天狼星》上開始連載, 目前為5卷完結狀態。晚幼紅細胞要經過“脫核”的程序, 才會正式成為紅細胞。然而, 在這個身體 (世界) 里卻有一群晚幼紅細胞不愿意脫核成為紅細胞! 有認真工作的人, 就有不認真工作的人。我們體內的細胞也是一樣的。來看看不工作的細胞們的日常是怎樣度過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