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莉·史密斯季節四部曲》是英國作家阿莉·史密斯的作品集函套裝,包含其四部作品:《秋》《冬》《春》《夏》。第一部《秋》聚焦老人與少女的忘年友誼,訴盡普通人生命中無盡的脆弱;第二部《冬》描寫了一個家庭在節日中逐漸破冰的過程,預示著敵意會如冰雪般消融;第三部《春》講述了一位電影導演始于春日的綿長懷念,是一曲耀眼的希望頌歌;第四部《夏》中,前三部中的人物悉數登場,他們在一個明媚的夏天共同找尋過往的記憶。季節四部曲始終關注著全人類所面臨的現實困境,將希望投向人與人的聯結
本書運用文體學、敘述學和翻譯學等學科的理論和方法研究英國作家狄更斯小說的漢譯,強調文學翻譯的獨特性,探討文學翻譯中社會文化觀念對文學形式的影響以及文學形式的變化如何帶動思想內容的變化,說明小說像詩歌一樣有時是不可譯的。若是要完整呈現原著的思想內容,必得盡力保留原著的形式。狄更斯是中國譯介最早、譯介作品最多的英國作家之一,許多小說有多種甚至幾十種漢譯本,其漢譯研究也頗受國內學者的關注。本書注重文本細讀,用大量篇幅深入解讀原著,例證詳實,其研究成果既反映了目前國內狄更斯小說研究的新進展,也拓展了狄更
這是一部女性主義文學批評里程碑式的著作。《她們自己的文學》講述了19世紀至今英國女小說家的故事,重新構建了獨屬于女性自身的文學傳統。本書不僅分析了夏洛特·勃朗特、喬治·艾略特、弗吉尼亞·伍爾夫等耳熟能詳的小說家,更是將目光投向眾多湮沒于文學史的女性的生活和作品。她們面對男性批評家的冷嘲熱諷、家庭和事業并挑的兩難、性別認同的困境,仍以寫作為業,創造出了綿延不絕的女性文學傳統。
彼得·阿克羅伊德的小說充滿魅力,不僅因為作者講述了一個個迷人的故事,采用了靈活多變的敘事手法,而且在于其蘊含著作者對民族文化的深厚情感和歷史責任感,對其他民族的作家有重要啟發,值得系統研究。本書以阿克羅伊德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發表的16部小說為分析文本,從其敘事藝術、創作主題和社會歷史語境的深度關聯為切入點對其進行全面研究,旨在探討作者如何用不同的敘事來表征強烈的民族意識、弘揚民族文化精神和價值取向。
2010年,費城的第一個春日,
阿加莎從監獄里逃了出來。
此時的她已經在里面老老實實地待了將近30年,
再過很短的時間,就可以刑滿釋放。
是什么,讓她選擇在這個時候冒險越獄呢?
本書內容包括《農場里的樂趣》、《充滿活力的森林》、《原野探險》、《山中奇觀》、《令人驚嘆的草原》、《向兩極進發》、《河流中的趣聞》、《我的動物伙伴》。
本書介紹了動物世界里的小松鼠、貓頭鷹、小刺猬、獾、河貍、鴨子等與它們周圍朋友們的非常有趣的故事。這些動物在本書中的繪畫形象栩栩如生,活潑可愛,你會發現它們離你那么近。內容包括:《吃堅果的小松鼠》《貓頭鷹朱麗葉特》《小刺猬加克圖斯》《名叫阿瑟的獾》《海貍埃克托》和《老鴨巴塔贊》等幾個故事。
我渴望一種思想系統可以解放我的想象力,讓它想創造什么就創造什么,并使它所創造出來或將創造出來的成為歷史的一部分,靈魂的一部分。葉芝把神話作為人類智慧的象征表現,具體地納入了他的哲學系統,構建了一個清晰而完整的象征體系,試圖借此體系來解釋宇宙。《幻象》以詩性的智慧和想象描述了人類和歷史的發展。全書分為三個部分,以二十八月相為結構。第一部分闡釋歷史循環論,第二部分為人類心理學,第三部分描述人死后靈魂的凈化和轉化過程。它極大地豐富和深化了葉芝對于人類復雜經驗的感受,并使他
我們該怎樣在守護好父母的同時,安放好自己的焦慮?《不情愿的照護》開始于《衛報》的一篇文章,在2019年1月走紅,講的是一個匿名的中年男子搬回他年邁患病的父母家住,講述了他在個人和職業生活分崩離析的同時,回到童年的家照顧日益虛弱的父母的經歷。本書以日記的形式展開,共有四個部分,記錄了2017年11月到2019年7月近兩年間照護父母的日常。故事從一個電話開始,87歲的父親因心臟病發作被送進醫院,留下89歲的母親獨自在家。所以作者收拾了一個小袋子,回家幫忙。但是,他的生活
一部私密、真摯、動人的個人生活記錄。作者利維以女性視角回應喬治·奧威爾《我為什么寫作》,將個人歷史、性別政治、哲學與文學等融為一體,講述:她在南非因父親遭禍而失去語言能力的童年;她青少年時期在英國的廉價餐廳里與建筑工人和巴士司機相處,逐漸成長為作家;她五十歲婚姻破裂,臨時起意去往西班牙馬略卡島,回望此前的人生。作為一個既要寫作又要兼顧生存的女人和母親,利維一生都在努力平衡女性、母親、寫作者的三重身份,在書中她講述了自己面對生活時的無奈、困惑與憤怒——正是因為“我不想知道的事”,因為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