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商參與的邏輯》一書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特色協商民主過程中的公民有序參與研究”(15BKS043)的結題成果。 本書由序、前言和三個部分(分別為主體、過程、模式)組成。作者結合政治過程理論、政治系統理論、政治現代化理論等政治學前沿理論和知識,圍繞中國特色協商民主發展的核心要素,構建了“主體—過程—模式”三維分析框架,從主體建構、過程考察、模式分析三大層面,立體式地分析了中國特色協商民主過程中公民有序參與的問題,闡釋了中國特色協商民主過程中公民有序參與的內在邏輯和基本路徑,以此探究
本書以2019年至2021年期間廣西數字政府的實踐創新為案例,開展數字政府的理論探索。廣西數字政府建設遵循從全面認知到整體智治的發展理念,以復雜系統工程思維,構建了“一云承載、一網通達、一池共享、一事通辦、一體安全”的“五個一”數據治理模式,打造了規劃標準、政務云網、數據智能、工具應用、開放生態、安全運維等六大數字政府新型基礎設施,謀劃了數字政府大腦,建設了“一網通辦、一網通查、一號響應、一網通管、一機應用”的“五個管用”核心應用體系,推動了數字政府在“N個領域”的多維創新,構建形成了“一核驅動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轉變政府職能,優化政府職責體系和組織結構,提高行政效率。2023年是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需要深入關注科技創新及政府效率。本書基于地方政府履行科技創新、公共服務、鄉村振興、公共安全等職能現狀,重點揭示科技創新與地方政府效率之間的內在聯系,是國內連續出版的第13部中國地方政府效率研究年度報告,測度中國具有典型性的地方政府(港、澳、臺除外),包括31個省級政府、333個地級市政府、1866個縣級政府、977個區政府的效率,發布2023年中國地方政府效率優秀榜單
《政務熱線運營管理的理論與實踐》是一本深入探討政務熱線運營管理的綜合性專著,旨在為政務熱線運營管理提供有效的實踐參考和理論指導!墩⻊諢峋運營管理的理論與實踐》從政務熱線運營管理的概念、歷史發展、現狀分析、組織管理、服務質量管理、服務宣傳等方面,深入探討了政務熱線運營管理的理論與實踐。書中還指出了政務熱線運營管理的發展趨勢,為政務熱線的運營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指導意見。《政務熱線運營管理的理論與實踐》既可作為高等院校行政管理、政府管理和公共管理等相關專業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材,也可為從事政民互
本書以地方行政層級改革中市縣關系為研究對象,將市縣關系放到地方行政層級改革的整個歷程中加以綜合考察。對地方行政層級改革的歷史回顧與市管縣、省直管縣兩種體制進行PEST-SWOT分析,形塑涉及市縣關系類型、內容、維度、標準等市縣關系基本理論,構建“關系維度―影響因子―關系類型”的研究設計、SPP分析框架、市縣關系演化模型并推導相關影響因子。同時,基于實證調研對市管縣體制、省直管縣體制改革中的市縣關系進行分析驗證,在此基礎上,尋求優化市縣關系的路徑選擇與因應對策。最后,基于前瞻視角,分析了
本書聚焦中國地方政府改革實踐,從不同角度分析和總結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簡稱“綜改區”)的實踐模式與經驗,深入探討自由貿易試驗區(簡稱“自貿區”)建設背景下地方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現途徑,重點研究自貿區“放管服”改革的相關問題。
圍繞貴州經濟治理、政治治理、文化治理、社會治理、生態治理、基層黨建、鄉村治理、城市治理、數字治理、企業治理等治理領域的創新實踐進行研究。本書的40篇優秀調研報告,既有貴州在“守正”中發揚傳統治理智慧推動基層治理現代化的經驗,又有在“創新”中“摸著石頭過河”的嘗試,涉及的領域和內容豐富多樣,展現出了貴州在國家治理現代化實踐中擔當和作為。希望這些做法和經驗,不僅能加快貴州治理現代化的步伐,也能為其他地區治理現代化提供了有益啟示,為我國國家治理現代化貢獻貴州的智慧和力量。
本書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跨域合作治理中府際關系的理論構建,運用制度性集體行動框架和交易成本理論,構建了一個跨域合作治理機制選擇的理論分析框架,以此來分析制約政府縱向協作和橫向協作之間關系的影響因素。二是對我國跨域合作治理中的府際關系進行分析,指出了我國當前跨域合作治理機制的特征及趨勢,從三個層面對我國跨域合作治理機制中的府際關系進行剖析,提出了縱向嵌入式機制的概念,并結合我國府際關系的特征,構建了縱向嵌入式治理機制選擇的分析框架。三是從城市群治理、流域生態補償、流域水資源綜合治理、區
中國的現代國家建構植根于中國的歷史和現實,既遵循了現代國家形態演進的一般規律,又具有中國式的特征。本書從理論、社會、行政、財政、政黨、法治、民族、歷史以及比較等視角探尋“中國式國家建構”的理論內涵和實踐特征;從歷史進程和現實特征等方面探討中國式國家建構的基礎理論;從經典理論、傳統社會形態、現代社會的成長三個方面探討中國式國家建構的社會路徑;從西歐經驗和理論、中國傳統行政體制、現代行政體制及其運行等方面探討行政體制建設與中國式國家建構的關系;從文獻與理論、財稅體制及能力等方面探討財政與中
本書通過對湖北省C市地方人大的圖書館檔案和人大代表履職記錄的量化分析,透視中國地方人大代表的靜態組成結構,勾勒了地方人大代表結構組成的歷史變遷,探討了人大代表結構和履職績效的關聯,考察了地方人大代表的地域、行業、黨派代表性以及女性人大代表的政策偏好,從描述代表性和實質方人大代表的視角了解人大代表的工作及其主觀態度,闡釋具有中國特色的地方代表性理論。最后,基于對地方人大代表的結構以及人大代表履職中的代表性問題的考察,本書提出了新時代加強和改進地方人大工作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