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一封封家書為載體,細品書信中的親情與愛情,探尋其中的文學、美學、藝術、史學、思想等元素,感悟人生,傳承家風。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也是一個社會的價值縮影。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家風建設,注重以家風傳承育人興家。古往今來,家庭美德銘記在中國人的心靈中,融入中國人的血脈里,是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重要精神力量。
建設好家風也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
將唐詩中作者的自注作為獨立的研究對象,通過對其基本面貌、各發展階段特征的勾勒及價值與局限的闡發,對詩歌自注與史書自注、詩歌文本、詩人三者關系的探討,本書重點研究史書自注對唐詩自注生成發展的影響和作用,自注與詩歌情旨內涵親疏變化的軌跡,以及“以注入詩”現象背后所折射出的詩人的作品傳播意識等問題,力求將對唐詩自注的認知與研究推進到更加深入的學理化層面,推動唐詩研究的深度和廣度。
《唐詩選注》共收唐詩二百八十首,凡七十八家。按照詩史的軌跡與詩人的特色挑選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進行注釋和鑒賞。此書是將批評鑒賞、疏通字句意義、補充文化常識、梳理文學史發展、展示詩歌繼承借鑒關系等融為一體,熔為一爐,內容異常豐富,是一種新的閱讀體驗。
《醒世恒言》,明末馮夢龍纂輯,始刊于明天啟七年(1627),為白話短篇筆記的“話本”集,收錄四十篇風格各異的故事,或源于史傳、筆記小說,更多的來自民間傳說故事和社會的實際生活。除少數宋元舊作外,絕大多數是明人作品,部分是馮氏擬作!缎咽篮阊浴房休^晚,文人創作的成分較多,修訂潤飾處較精,人物形象刻畫鮮明,結構充實完整,情節描寫細膩,不同程度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面貌和市民思想感情。整理時以葉敬池本為底本,并校勘了諸本,配有注釋。。此次新版《醒世恒言》大字本,以16開大本、大字疏朗的版式呈現
《米》講述一個年輕人五龍為了填飽肚子來到城市,在米店做伙計,飽受欺凌和漠視,也經歷了接連不斷的陰謀和殺機。他霸占米店,憑著骨子里的狠勁兒漸漸發跡,成為小城一霸,從此展開對仇人的報復,引發眾人生死沉浮。米是主人公的精神寄托,但潔白的米承載了太多暗黑的人性,讓無數人為此喪命。
小說充滿閱讀的快感,又不乏深刻的寓意:人在異鄉流浪,為拼得一席之地,在絕境中激烈反抗卻又造成他人的絕境!睹住酚性u論家稱之為“一半是歷史,一半是寓言”。小說的前半部分被翻拍為電影《大鴻米店
我看見西格涅躺在長凳上,她環顧著房間里一成不變的家具:一張老舊的桌子,一只火爐,一個裝木柴的箱子,還有墻壁四周陳舊的護墻板,一扇寬大的窗子面對著峽灣,她看著眼前的一切,卻又似乎視而不見,一切如故,并未有什么改變,然而一切又好像不太一樣了,自打他消失得無影無蹤之后,一切不復從前……
本書收入魯迅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演講文章16篇,篇篇流傳,郎朗上口,體現了魯迅演講的激情與語言的鞭辟入里。魯迅先生知識淵博,演講中常常旁征博引,點石成金,名言迭出。這些演講文章,今天讀來仍振聾發聵、發人深省。全書配以珍貴的魯迅照片,并嘗試現代技術的應用,力爭給讀者呈現一種身臨其境的現場感。
本書從生態符號學視角研究現代自然文學的意義范式,根據生態符號學的意義論,按照人認識自然、解釋自然的方式,以及“人”介入“自然”的程度,嘗試把現代自然文學作品分為不同的自然描寫類型,如自然風景描寫、“地方性”風景描寫、文化風景描寫和“混合性自然”描寫,研究這四種不同類型自然描寫中的自然形態、符號過程和文本修辭等特點。 本書針對不同的自然描寫類型作專題研究,通過分析不同作品中主要的符號種類以及它們之間的符號過程,探討它們各自不同的意義生成機制,尋找其中的解釋邏輯和方式,以及這些意義范式與認
本書是一本治愈類小說,講述了女主人公從發病到治愈長達20多年的生活,從17歲她爆發精神疾病開始,她的情緒就反反復復低落,像天氣一樣不受控制。她被診斷為患有抑郁癥、潮熱等,吃了藥也沒有效果。疾病讓她只想躲在角落里,很多次她感覺不到自己活著,有過從樓上跳下的沖動。她的怪異行為讓她失去了婚姻、親人和朋友。直到她接受了正確的診斷和治療,她才正視自己的生活,不再報怨自己生活的環境,而是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這本書的內容很勵志,可以激勵那些報怨原生家庭、報怨遺傳基因的人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獲得心理成長。
詩人汪梅珍是一名鄉村小學教師,她的詩歌立足日常,抒寫的均是身邊的點點滴滴,記錄的都是生活中轉瞬即逝的美好。詩集收錄的是詩人汪梅珍近四年抒寫的詩歌百余首,分三輯。第一輯緩慢書,是放慢生活的腳步和節奏;第二輯季節的邊緣,是生命對自然四季的感應與穎悟;第三輯時間的背后,是人生的轉換和往昔的回憶。這些詩運思精巧,話語簡潔,常于小中見大、平中見奇,具有極大的濃縮性和暗示性、內傾性和開放性,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家鄉、生活以及大自然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