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全新修訂的郁達夫散文集,共分為歸航感傷的行旅我的夢,我的青春!北國的微音四輯。第一輯歸航收錄了《南行雜記》《故都的秋》《小春天氣》等散文。這些散文情感濃烈哀傷,具有濃厚的時代病色彩。第二輯感傷的行旅收錄了《臨平登山記》《釣臺的春晝》《雁蕩山的秋月》等游記。這些游記既展現了郁達夫的心境,也為讀者展示了祖國綺麗的自然風光,是現代游記文學中的絕品。第三輯一個人在途上收錄了《零余者》《一個人在途上》《悲劇的出生》等散文,郁達夫在這些文章中回溯了自己的成長經歷,記錄了幼子早喪的哀痛,以及在民族
本書收錄廢名散文47篇,分為往日記從牙齒念到胡須三竿兩竿立齋談話四輯。廢名的作品深受中國古典詩詞影響,充滿了詩意的想象。他將深情的目光投向故土,創作出一篇篇令人心馳神往的田園牧歌式作品,展現了鄉土中國的魅力。
本書收錄鮑爾吉·原野創作的散文43篇,以草原故事、家庭記憶、個人成長與議論類文章四個主題分為白樺樹上的詩篇父親的戰馬每個人理應贊美一次大地和字在紙上長成青草四輯。鮑爾吉·原野的創作豪放幽默,睿智雅潔,既有遼闊草原的野性,又兼具悲憫眾生的細膩與溫柔。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孤島時期上海。
女主人公蘇響從江南小城乘風而至,迎接她的,卻是丈夫的一捧骨灰,更是一份絕密的事業。從此她決絕闖入那片生死場,周旋于各方勢力之間,歷經背叛與愛欲,將心事與情報,編織成一段段秘密電波,穿透布滿陰霾的天空。
蘇響的任務,就叫捕風……
本書為王蒙的散文精選集,收錄了自述人生經歷、懷念親友師長的散文作品。
王蒙是中國當代文學大師,其獨特的人生經歷形成了他開闊的國際視野和貫通古今以及思域融通能力。這種貫通性在這本散文中得到了充分體現。王蒙的作品中絕少出現隨波逐流的敘述狀態,始終貫穿著清明的理性精神,以及精神層面的獨立行走。讀者可以從中感受到作家深厚的文學功底,優雅深邃的情思,了解作者寬容大度的人生境界和激情澎湃的文學精神。
《余光中:前塵隔海,古屋不再》收錄余光中散文28篇,分為記憶像鐵軌一樣長長未必大,短未必淺娓娓與喋喋三輯。余光中文采飛揚,見識廣闊,對典故與歷史信手拈來,因此散文即典雅優美,亦充滿趣味。
本書為全新修訂的張曉風散文集,分為第一輯《畫晴》《我在》《星約》《遇見》四輯。張曉風的散文柔婉中帶剛勁,被余光中成為亦秀亦豪腕挾風雷的淋漓健筆,其作品往往由小切口進入,而生發出無窮哲思,同時飽含著對世間萬物的大愛。讀來讓人覺得溫暖、治愈,且回味無窮。其文字從細微處洞悉世情,又有悲憫的情懷,用筆用情收放自如,語言含蓄和含義深邃,引人深思并能得到人生啟迪。本書精選張曉風多年來的散文創作,能夠讓讀者感受到張曉風散文的獨特魅力。
本書塑造了腳踏實地的青年張國平、一心為了村子發展的村支書張建設、兢兢業業干實事的工程隊長沈玉林、堅持財務職業操守的宋蘭等人物形象,描繪了一幅九十年代鄉村改革的全景圖。
蘇聯科學院俄羅斯文學研究所(普希金之家)所長、俄國文學史研究專家普魯茨科夫主編的四卷本《俄國文學史》,推出后的三十年間一直是蘇聯及俄羅斯本土文學研究領域的經典文獻,為各國從事該領域研究的人士所參考和征引。圍繞四卷本“科學院版”《俄國文學史》的譯介問題,國內學者自20世紀90年代起就展開過多次討論。 本著梳理了該項翻譯工程如何全面呈現蘇聯時期一流學者所描述的從10世紀至十月革命前俄國文學的發展進程,展示這一千年間俄國文學的歷史演變、藝術成就、思想價值、文化蘊涵和美學特色;在和國內外同類著作的比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