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印:甘南新時代十年(2012-2022)新聞實錄》是一部新聞作品集。全書分“一步千年”“生態揚帆”“民生禮贊”“吉祥甘南”“黨旗飄飄”“石榴花開”“文化馨香”“九色華章”八部分,以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環境革命和“五無甘南”、社會治理和民生事業進步等各個方面的變化為經線,以十年來甘南自治州重大新聞事件為緯度,遵從和依循新聞媒體人的良知和認識、胸懷和視野、行動和筆觸,圍繞重大新聞報道和重點稿件,縱深闡述新聞事件脈絡,挖掘每一則新聞背后的人民實踐和特色亮點,凸顯新聞
《口述:我們的抗美援朝》:通過時任中國駐朝鮮使館參贊柴從文、志愿軍參謀長解方等親歷者的講述,記錄了中國人民志愿軍將士面對強大兇狠的作戰對手,以“鋼少氣多”力克“鋼多氣少”,譜寫了氣壯山河的英雄贊歌,生動詮釋了偉大抗美援朝精神。
《還原:抗美援朝25場殊死較量》:由著名軍史專家李濤采訪當事人的親身經歷,并運用檔案文獻史料相互參照,還原中國人民志愿軍在偉大抗美援朝戰爭中創造出具有獨特代表性的25場經典戰例。
《紀實:支援抗美援朝實錄》:從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征集的“三親”史料中遴選結集,全面再現了在中共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支援抗美援朝的運動盛況和磅礴力量,展示了中華兒女勠力同心的愛國主義精神。
《親見:戰地攝影記者在朝鮮》:是抗美援朝老兵、著名戰地攝影記者杜文亮冒著槍林彈雨拍攝的100余幅珍貴照片,以及蹲守在坑道里寫下的數十篇戰地日記,鮮活真實地記錄了他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的崢嶸歲月。
本書是一本思想性的散文集, 書名如自序所言, 寓意“把百感交集的日子調成美味”。全書收錄了作者顧伯沖的自選散文《春潮, 向著遠方奔涌》《“壯士忠臣何處”》《盛唐留下的夢》《客家首府的氣度》《背磚簍的母親》《珍惜苦難的饋贈》《人生最美是過程》等四十余篇, 這些文字或縱情山水, 或登高懷遠, 或感慨人生、歌唱平淡日子。作者意在品評古今, 文脈相承, 心心相守, 清掃讀者在喧囂紅塵中遇到的一時的困惑, 塑造美的心靈。表現了作者開闊的胸懷、昂揚的精神和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一場震驚全國的沖天大火,帶走孜江省長山市一百五十六人的生命,女檢察長葉子菁順藤摸瓜,竟揭出案件背后各種利益集團的傾軋沖突以及權錢交易等驚人的腐敗現象。葉子菁及其背后的公訴人員頂著重重壓力,撥開層層迷霧,最終沖向真相的彼岸,對妄圖凌駕法律者提起國家公訴。
本書是伯吉斯對自己職業生涯的全面回顧和自我審視,既有在犯罪嫌疑人再次犯案前將其緝拿歸案的欣喜,也有對受害者的強烈共情與關懷,還有對側寫可能導致無辜者蒙冤的遺憾與反思。
“諷喻”是歐美文學史上最具原創性、整體性和延續性的核心概念之一,至今仍廣泛運用于文學創作與研究。諷喻傳統源遠流長、影響深遠,彰顯著歐美文學的文化底蘊、藝術創新和語言特征。 本書系統考察諷喻傳統的孕育與起源、發展與興盛衰落與復興,細讀《伊利亞特》《奧德賽》《神曲》《魯濱孫飄流記》《紅字》《序曲》《都柏林人》《拍賣第四十九批》等16部經典作品,闡釋斐洛、奧古斯丁、柯勒律治、本雅明、保羅·德曼、詹姆遜等13位理論家、批評家的諷喻理論命題,將諷喻傳統的理論演進與藝術表現融為一體,從諷喻傳
作家作品的經典化是一個以本文(包含作家與作品)潛在經典性為起點的,經由讀者發現、揭示而走向經典的階段性過程。在此過程中,創作型讀者的模仿學習有時是先于注、評、選等方式的更重要的經典化方式。作家其人、其文的經典化往往并不同步,且存在相互制約或促進的關系,但對經典大家而言,其人、其文的經典化最終會趨向統一。曹植融會其前文學傳統而獨創,其文學經由兩晉、宋齊讀者的創作接受而逐漸經典化,唐人的模擬、借鑒又進一步擴充了曹作經典系列《文選》《詩品》《文心雕龍》及唐代李善、五臣等對曹作經典性進行了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