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學后》是一本充滿溫情的兒童成長小說。全書由十個相互關聯的故事組成,講述的是孩子們放學后從學校到家的路上發生的故事。每個孩子在學校和家庭中都會遇到各種問題,或大或小:比如,有的孩子常年受鼻塞困擾;有的孩子愛滑滑板卻受到同齡人刁難;還有的孩子很怕臨街人家的狗,一直在計劃怎樣繞路回家得以逃生;有的孩子因家人患病或出過車禍,害怕面對離別和失去……他們都有自己的成長困惑,但他們也都滿懷童心、善良和創造力,在積極勇敢地用自己的方式應對著現實的苦澀。作者描繪出了一個真實又引人共鳴的學校小世界,里
本書為外國文學作家作品研究專著。以當代澳大利亞文壇著名作家蒂姆·溫頓的小說為研究對象,考察當代澳大利亞社會的殖民與去殖民化問題。作為后殖民文學研究中的重要話題,本書從經濟、文化、政治和心理四個方面分析了溫頓小說所展現的對殖民與去殖民化問題的思考。溫頓認為:當代澳大利亞社會的經濟發展模式依然是以掠奪和剝削為基礎,帶有濃烈的經濟殖民特征;澳大利亞白人并沒有完全認同澳大利亞本土文化,而是在不同程度上表現出對歐洲主流文化的依附、對殖民前愛爾蘭文化的親近以及對澳大利亞本土文化的矛盾與糾結;當代澳
本書是作家雪漠“動物小說系列”之一,讀者對象是青少年。小說講述了生活在西部的兩個年輕女子,為了尋求生活出路穿行沙漠,途中遭遇豺狗子并與之搏斗的驚險故事。跌宕起伏的故事線讓本書具有高度的閱讀趣味和吸引力,主人公的永不放棄和頑強勇敢,也給本書注入了滿滿的精神鈣質,對讀者具有極大的激勵作用。書中,人與動物的關系放置在生死搏斗的極端較量中,特殊的情境,使故事更為精彩,也更為深刻。小說內容選自雪漠入圍茅盾文學獎的長篇小說《白虎關》。作者在原內容基礎上做了些修改,更適合少兒閱讀,并增加兒童風格的彩
本書是作家雪漠“動物小說系列”之一,讀者對象主要是青少年。小說講述了一個生存資源的爭奪故事。在大漠深處的豬肚井,生活著狼群、牧民和他們的牲畜。水源日漸干涸,生存危機逐漸加劇,因飲水問題而爆發了許多沖突:狼與人的沖突,人與人的沖突,甚至人與牲畜的沖突。最終,牧民們放棄了豬肚井,尋求新的出路。在牧民們停止獵殺后,復仇的狼群和人取得了和解。本書符合自然環境、建立健康生態的主流認識,故事發人省醒,對培養少年兒童的環保、和諧家園意識大有裨益。作品選自雪漠長篇小說《獵原》,在原內容基礎上做了些修改
本書是作家雪漠“動物小說系列”之一,讀者對象是青少年。小說講述了西部農村獨特生態環境下人與動物的關系。老農民老順馴養兔鷹捉野兔,以資生活,圍繞著老順和兔鷹的日常生活,發生了許多有趣的故事,反映了西部土地上的獨特人文景觀,和一種值得提倡的自然、和諧與堅守的精神。故事簡潔精彩,語言風趣,適合少年兒童閱讀。小說內容實際選自雪漠成名作和代表作、入圍茅盾文學獎的長篇小說《大漠祭》。作者在原內容基礎上做了些修改,更適合少兒閱讀,并增加兒童風格的彩色插圖數十幅。
本書主要以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說為依托,重點解讀其文本如何將小說人物置于多重主體間關系當中并整合這些關系建構出“世界”圖景,進一步探析作品中對戰爭、不同族裔、性別、階層身份的思考。本書的總體框架以《號兵長》《無名的裘德》《林地居民》《遠離城囂》《卡斯特橋市長》以及援引部分詩歌,從19世紀全球化初步發展這一特定的歷史語境出發,對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戰爭書寫”“不同族裔文化交往”“移民和冒險”“旅行書寫和鄉村旅游”。通過分析哈代小說中的新結構主義敘事,本書聚焦作品主題思想和不同敘事風格的相
《飄》是瑪格麗特·米切爾全球知名的長篇小說,講述了莊園主家的女兒郝思嘉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曾被改編成電影《亂世佳人》。作者瑪格麗特·米切爾著重描寫了留在后方家里的婦女的體驗和感受,以及不得不屈服于失敗的命運和重建家園的艱辛歷程,作品刻畫了那個時代的許多南方人的形象,占中心位置的斯嘉麗、瑞德、艾希禮、梅蘭妮等人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們的習俗禮儀、言行舉止、精神觀念,通過對斯嘉麗·奧哈拉與白瑞德的愛情糾纏為主線,成功地再現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在大時代的風浪中,堅強的個體凜然面對嚴酷的現實,成為
這是一部關于小說藝術的隨筆作品。作者結合自己多年的閱讀經驗和創作經驗,從小說本體論方面書寫了自己對小說時空安排、敘述視角與口吻的選擇、故事與情節組織、語言運用、細節刻畫、開頭與結尾的創意、寓意寄托等十幾個方面的見解。作者隨筆式地評論,對中外、古今經典小說作品進行橫向分析、縱向對比,提綱挈領地將小說創作藝術提煉成章,既可以讓閱讀者理解小說藝術的豐富多彩,也可以讓小說初創者在研究經典作品中汲取到營養,豐富自己的創作。
《串場河》是一部以江蘇地區陵海縣的城市化進程為背景的小說。小說通過官場中的小人物——文化館館長孟世長穿針引線,將以傅斯年、郝風景、吳悠蘭等人為代表的官場,以金北方、沙傳生為代表的商場,以孟世久、盛富來為代表的鄉場,以石乃荷、余慧為代表的情場等串聯起來。官場上的謀略、商場上的算計、鄉場里的質樸、情場里的糾葛,都是孟世長的見聞;官場上的堅守與背離、商場中的迷失與籌謀、鄉場里的逃離與回歸、情場中的掙扎與解脫,都在方寸之地上演。
本書為散文集。內地到拉薩有兩條路:一條是川藏線,一條是青藏線。作者經由川藏線進入西藏,由青藏線走出西藏,行程八千余里,拍攝了大量風光和人文照片,寫下了散文十余萬字,輯為此書出版,展現了祖國的大好河山、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本書為再版。本次再版根據出版需要對初版內容進行了增刪,修訂了書中的個別錯誤,按系列化原則重新設計封面,重做全書版式,與其他數種圖書整體打造,作為《徐杉文集》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