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內容包括:男人的海,女人的湖;沙溪月;春的疾馳;芭堤雅的雨;藏在深閨;大海;秋;蒼洱魂;邛海月;巢湖日出;淮河夕照;漓江月色;碧水青峰一百里;神秘的天池;貞靜的鏡泊湖等。
本書是一部原創長篇女性職場小說。主要講述一群年輕人在大學畢業后踏上社會,在廣告傳媒行業拼搏奮斗。女主角顧小曼雖遭遇挫折、飽經考驗,面對誘惑守住了底線,最終在老行尊的扶持下實現自主創業,開辟了新的天地。
本書系季宇先生的一部中短篇小說集,收錄了他的代表作品《月光如水》《老耿的春天》《逝者如斯夫》《鎏金寶鑒》《無處不在》等,均是最新發表在《長江文藝》《清明》等文學期刊的中篇力作。作品題材豐富,現實題材的《逝者如斯夫》《老耿的春天》《就當從沒發生過》《月光如水》《無處不在》,均是對現實生活的有感而發,以小故事見大道理,敘事、寫人、說理,入木三分,讓人拍案叫絕;歷史題材的《甲申疑案》《我的母親田香梅》《鎏金寶劍》,于文獻、傳聞之間穿插,虛實相間,一步步尋找、揭示事件真相,故事引人入勝,小說敘
本書分為“故園回首”“世路俯仰”“天地追悟”“日月懷想”四輯,收錄了《自己欣賞自己》《記憶醇香》《故里楊套》《寂寞的荒原》《心中的自己》等一百余首現代詩作品。書稿中收錄的詩歌將當地歷史人文與當代發掘開發相結合,將記憶中的家鄉與家鄉的當代面貌相映照,呈現家鄉各種基礎建設改善后的面貌,表達作者的所見、所思、所想,反映家鄉面貌的日新月異,展現家鄉人民精神狀態的昂揚奮進。
本書是著名作家趙焰的中短篇小說集,收錄了其中短篇代表作品《與眼鏡蛇為伍》《宋刺》《太祖的刀》等篇,作品多以武俠題材為主,在宋朝的歷史背景下,通過俠士行走江湖的經歷,講述了武俠精神與中華傳統文化交融的故事。可讀性強,具有達觀的人生態度。
本書系一部網絡文學評論集,分為“宏觀視野”“類型探析”“名作細讀”“作家評論”“作品解讀”“文體研究”“新作評介”“名家訪談”八個部分。主要內容包括:“人類神話”與未來文明;文學“世界”與基于數碼人工環境的文學敘事;網文敘事倫理的特異性與正能量化的可能路徑等。
19世紀末,伴隨著現代教育體制下文學學科的建立,大量中國文學史教材和參考讀物應運而生。在林林總總的中國文學史著作中,施慎之 《中國文學史講話》只有短短10萬字,乍看只是一本不起眼的小冊子。該書體量雖小,內容卻十分完整,其研究范圍,上起先秦,下迄清末,詩、文、辭賦、詞、曲、小說,諸體皆備,舉凡重要的作家、作品,都予以簡明扼要的點評。此書在“文”、“學”、“史”三方面都具備較高品格,不僅具有較強的可讀性,而且學術立場鮮明,治史態度公允,時至今日,仍不失為一部優秀的中國文學史普及讀物。
本書為“民國時期中國文學史著作整理叢刊”中的一種。 《中國文學史解題》內容上分為《文學解題》《文學史解題》《中國文學史解題》三大部分,分別回答了什么是文學、什么是文學史、應該如何書寫中國文學史這三個問題。三大部分下又分專題,全書近50個專題。所述所議,在一定程度上又兼具文學批評的意味。本書雖順應以源自西方的文學觀念為衡量標準、以西方式的書寫范式為效仿對象的20世紀中國文學史著述“主流”,但也流露出對中國文學固有之思想傳統與民族立場的關注與尊重。因此,具有一定的學術史價值。
本書為“民國時期中國文學史著作整理叢刊”中的一種。 《中國文學ABC》是世界書局策劃的“ABC叢書”之一,主要是面向青年學習者,簡要介紹了中國文學的概況。《中國文學史》則通論中國文學三千年發展歷程,是結構完整的文學史著作。《中國文學概論》為專題性研究,集中分析闡釋了文字、文體和作風(即風格)等三個問題。如果就應用于不同的課程和學習階段而言,《中國文學ABC》淺顯通俗,適合于個人自修;《中國文學概論》立論精嚴,適合于課后延伸探討;《中國文學史》繁簡適中,體例規范,眉目清晰,最適合作為中
《中國文學史話》是在文學史的書寫范式、理想目標漸趨一致的時代背景下,梁乙真以編者為自我定位,以一己之力完成的一部貫通先秦至清代的文學史。其材料收集豐富得當,史實取證正確縝密,較為及時地運用新文獻,吸收新觀點,階段性反映了20世紀30年代前期中國文學史研究的水平,體現了后五四時期的一代文學史家自覺重寫文學史的努力與追求,具有顯著的標本意義。貫穿《中國文學史話》的“自律論”文學史觀,或者說與進化論分道揚鑣的純文學觀,以及對“有趣味的學術”的追求,則是本書的特色所在,也是作者學術個性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