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陶淵明全部存世詩文辭賦作品,以毛氏汲古閣藏宋刻《陶淵明集》十卷本為底本,參校宋元諸本及總集、類書。箋注重于史實、本事、名物、地理、人物,并單列“析義”一項,于詩文作意,發隱抉微,為陶集注本中集成之作。書后并附誄傳序跋、歷代和陶詩及年譜簡編、作品系年。本書面市以來,得到了廣大讀者的認可和喜愛。然初版至今已近二十年,編校方面確有提升之必要。
本書分為“村之戀”“親之戀”“書之戀”“棋之戀”“教之戀”“儒之戀”六章,體現了作者對故鄉、親人、書籍、休閑愛好、禮儀交際等方面的多年體悟。作者在書稿中聯系從小的生活環境、生長經歷,借由所見所聞闡發情感心得,有對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有對文學典籍的獨到見解,有對個人小愛的細致描寫,也有對家國情懷的由衷感悟。
本書分為“少年稚筆”“天真之夢”“依心信筆”“此生相惜”“何以撫心”“率真為道”“王者時間”“永懷希望”八輯。具體內容包括:遭遇青春;稚筆(組詩);十五歲記;少女;年輕的日子(組詩);友;秘密等。
本書分為送我回家的是一個異鄉人、你需要領受一切離別、誤人世界三輯。具體內容包括:我們相愛;認鄉;初見;途外;靜夜思;回鄉關燈睡覺;天亮后,送母親去地鐵站;爺爺;故人;似水流年;有時候等。
本書分為“挖掘機”“大山的舌頭”“也是茶”“為烏鴉辯解””彈奏者”“追尋”“把內視鏡探入聲音內部”“再說吻”“一粒谷種”九輯,具體內容包括:攪拌機;挖掘機;大山的舌頭;大腦內外;爬臺州布袋山;與詩友一起沐浴;獨立;也是茶;清晨等。
《帷幕拉開了》為你好上海人文繪本系列中的一種,適合3-10歲兒童閱讀。本書試圖借助精美的圖畫和有趣的故事,將抽象的海派文化轉化為孩子熟悉的場景和事物,幫助孩子更好地了解海派文化,深度感受上海的城市精神。上海大劇院坐落于人民廣場,是上海“最中心”的場館之一。本書通過一個女孩去上海大劇院觀看演出,以及演員們在幕后努力排練只為呈現最好的演出效果兩條線索,講述了臺前幕后的故事,體現了奮斗和拼搏的上海城市精神。
《梅子熟時梔子香》是一部肖復興的散文精選集。本書收錄肖復興五十余篇散文,包括《荔枝》《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生命平衡的力量》《白桑葚,紫桑葚》《太陽味道的西紅柿》《不時不食》等經典篇目。肖復興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字里行間充滿了撫慰人心的煙火氣,讀者能從他的文字中讀到日常的可貴,平凡生活的不凡,體驗到那些隱藏在生活肌理中的細微情感,和那些被忽略的閃光的瞬間。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的時節里,當你捧上這本書,就是和肖復興一起共賞人間好時節,放下焦躁不安,迎來平靜喜悅
高才生史夢被借調到小小的福源社區文化站,參與“非遺”咸水歌的宣傳推廣工作。史夢起初不喜歡這價新工作,但后來卻慢慢開始對咸水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她和文化站站長陳哲、咸水歌傳唱人羅玉盈、新人張新一塊兒,投身于咸水歌的保護與傳承工作。他們齊心協力,讓咸水歌的歌聲再度響起。
本書是關于“丁玲與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歷史經驗”的學術研究論文集,其分為五個議題:1.有關丁玲的理論研究,2.丁玲文學作品研究,3.文獻資料研究,4.丁玲與女性創作研究,5.相關研究。本論文集收錄了丁玲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四十余篇,其中多為與會學者和后學們的精心之作,在研究文獻、研究論題、研究論證等方面,都有許多創新與突破,集中體現了丁玲研究的最新成果與進展,以回顧其創作歷程,弘揚其文學精神,深化其相關學術研究。
《琵琶記》是中國古典戲曲史上,少數同時以“譯”“演”“研”三種傳播形態進入英語世界的經典劇目。百年來,《琵琶記》不僅在美國百老匯、美國大中院校及社區舞臺登臺獻演半個世紀之久,還作為中國戲劇的唯一代表載入《世界戲劇評論》史冊。系統梳理《琵琶記》在英語世界的多維度傳播研究史,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本書基于豐富多樣的一手文獻,綜合運用戲劇學、翻譯學、比較文學、文化研究等跨學科理論體系和研究方法,從中西戲劇比對的跨文化視野,以共時與歷時的雙向維度,從譯介、演出和研究三個不同維度,全面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