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而破碎,用活著來修修補補
收錄史鐵生、汪曾祺、梁實秋、豐子愷、沈從文等12位華語文壇文學大家經典作品,精選《秋天的懷念》《合歡樹》《多年父子成兄弟》《我與地壇》等40余篇散文名篇,書寫人世間最美好的東西:愛、友情、親情、勇氣和真誠。人生路上,我們會遭遇風暴、挫折與創傷,但別慌張,它終將讓我們變得堅韌、寬容和充盈,從而走向生命的遼闊。也許,當我們跨越生活的風暴,歷盡千帆,才終于懂得,人間的真正含義是活著。溫暖、純凈的文字,讀來令人落淚。
本書是一本旅行游記。作者和小伙伴們從拉薩出發,后沿新藏線進入阿里,完成岡仁波齊轉山、游歷邊境小城普蘭、札達、古格王國遺址,隨后從新藏線(219國道)進入新疆。旅途中遇到的熱情的卡車司機、小商販、工程隊、客棧老板等,從作者和他們的相處和談話中呈現給讀者人間百態,作者不僅描繪了沿途的風景,也展現了旅途中的艱難與樂趣,融入了對生活的思考,文字坦蕩,給人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此書以時間為序,詳細記錄了作者從從藏南到北疆沿途搭順風車背包旅行的特殊經歷,包括對于沿途見聞、心路歷程及人生感悟等,通俗流暢,
本書是作者王立創作的一部文學隨筆集,對所涉獵的中外小說、網絡小說予以述評,融入自己的感悟與感想,力求在閱讀中有自己獨到的解讀與精細的把握。全書共分為四卷:第一卷為外國小說評論,第二卷和第三卷為中國小說評論,第四卷則是網絡小說評論,整部圖書匯集了作者從上世紀末至今創作的70多篇讀書隨筆心得,評論視角獨特,文字功底深厚,涉及文學作品廣泛,對引導民眾廣泛閱讀各類小說作品、推動全民閱讀活動有較為積極的意義。
他是醫學肄業生
他是金石學家、博物學家
他是服裝設計師、建筑設計師
他是到墳地擺拍的大學教授
他是戀愛中的小白象
……
他是別樣的有血有肉的人間魯迅
北京魯迅博物館副館長姜異新魯迅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本書向我們描繪一位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之外的私人閱讀語境中的別樣的魯迅形象,既有經典作品解讀,也有關于魯迅一生的別開生面的透視,更有對魯
《視履類編》二卷,明代李同芳撰。李同芳為萬歷朝進士,官至山東巡撫。視履出自《易經·履卦》,有回顧自己生平的含義,是一部自傳性質的筆記。
全書分門別類記述了作者自己親身參與的善跡,分為惇倫、睦族、攻苦、貞教、勵節、持廉、守禮等共四十門,六百則。每則自成一體,數十字至數千字不等,內容既有家長里短、人情往來,亦記錄官場浮沉、朝堂議事等,并有作者的矜夸自評,短小精悍,富有趣味。涉及的明代重要人物有張居正、申時行、沈一貫等等。
《視履類編》見錄于《四庫全書總
本書內容包括:今朝花樹下、永定門北望、中軸線遐思、正陽門下一少年、在西山,想起萬春亭六度毗鄰中軸線、龍年天壇、天壇育兒記、北京的誠實、一線文脈天地心、煙火大柵欄、生命里那根中軸線、聽講座讀中軸、中軸線上的繁華往事等。
《品宋錄》是著名作家、文史學者李潔非先生從多個角度深度探析宋代歷史、文化的新著。全書以品字挈宋,共十二篇,凡十品。依次為:南渡是非三篇;宋畫、紙幣、武力、精神思想、庶民文化、政體、司法與茶興各一篇;終末收于《攬宋》篇,攬宋全貌,重點巡其城市、商業、生活方式、科技、文藝、權力監督約束等。作者李潔非先生本行是文學,插足舊史,角度手法自有別于專業史學工作者。當下正經史學論文專著,語態趨同,文體少別;而《品宋錄》寫史婉轉辭意,筆墨雅致,方便讀者從中品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本書是一部文化散文集,包括《孔子之仁》《君子不急斷》等篇,作者對傳統文化和孔子思想的解讀與時俱進,語言通俗而生動,且旁征博引,創造性地挖掘孔子思想中所蘊含的人生智慧和生活哲理,也體現了作者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思考,適合大眾讀者閱讀。
本書是一部散文作品集,收錄散文作品100篇,分為古韻跫音、人性雜說、書香靜氣、煙雨核桃山四個部分,主要記錄作者的旅途見聞、生活感悟和讀書心得,表達了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對充滿溫情的生活的熱愛,對靜心讀書、勤于思考的生活態度的推崇。作品文風優美,語言簡練,充滿情趣,給人以溫暖和啟迪。主要內容包括:《曲水流觴》《春天里》《瓷壇》《歲月流金》等。
本書為中共市委黨校退休教師姚文儀的個人文集,分“文史拾零”和“長短閑譚”兩編,上編多圍繞作者所鉆研的歷史、文學、文化等領域展開梳理與探討,既有對優秀中華傳統文化的褒揚,也有學理上的獨立思考;下編多為作者對時下若干社會現象之感想與述評。作者畢業于歷史專業,又長期在黨校授課,偏愛文史,關注社會,故能于歷史文獻中挖掘出有趣史料,能于日常生活中發現領悟出人生真諦,讀來給人以啟示。作者特邀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作者的老師和知交林丙義為本書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