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擬從時間、空間以及時空結合這三個方面分析美國黑人女性文學作品,探討彰顯美國黑人女性話語權威的時空敘述模式。 該書主要研究了三方面的內容。首先分析美國黑人女性文學作品中的時間敘述策略:順敘、閃回、跳躍、空白;然后以列斐伏爾的空間理論為基礎,總結出美國黑人女性作家構建的四種敘述空間:感知的空間、實際的空間、構想的空間和隱喻的空間;最后以巴赫金的時空體理論為基礎,探討了美國黑人女性文學作品中所構建的時空體:吶喊、成長、暴力以及縫制時空體。這些獨特時空敘述模式的建立能夠使美國黑人女性文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昨日》《最好的梅花》《一座山》《一帆風順》《我能記住的事情》《作為草》《夜宿》《白日夢》等。
《望山草堂詩鈔》是清代泰順詩人林鶚的詩集。林鶚(1793-1874),小名頡云,字景一,號崎崖,后改名鶚,字太沖,號迂谷,祖籍里光,生于羅陽,遷居南院橋下。嘉慶十七年(1812)成為縣學生員,同年補廩膳生,道光二十二年(1842)成歲貢生。同治三年(1864),受溫處兵備道兼溫州知府周開錫邀請,出任溫州中山書院掌教。《望山草堂詩鈔》1858年首次雕版刊行,瑞安翰林侍讀學士孫鏘鳴作序,共10卷,收錄各類古今體詩作748首。2011年被收入清史工程大型文獻叢書《清朝詩文集匯編》。本次點校、
作者以自家外孫為原型,通過寶寶的視角,敘述新生兒階段的所見所聞所想。配以豐富的情感起伏,反映了當今社會生活的一些典型特征。全書以純真的文字、紀實的寫法,感性、系統、全面地展現了一個胎兒的孕育過程。既有“10后”的語言習慣和詼諧,還具備了“60后”的唯美、質感和文藝,是兩代人的和諧展現,使讀者在輕松閱讀的同時,能夠從中體會、感悟和汲取作者在育兒中的經驗和教訓。文中笑點密布,生動俏皮,用小故事講出大道理。用有趣的身邊事記錄育兒路上的雞飛狗跳。既有生活,又有對育兒的感悟。語言詼諧,不落俗套。
書稿為著名北美華文作家陳瑞琳的散文集,收入30余篇散文,內容涉及異國風物、旅行奇遇、人生回憶、親情感念等,總體展現了作者游 走在中西文化邊界的文化思考,海外生活的點滴感受,旅行時的所見所聞,對鄉土親友和童年生活的回憶,以及對文學的熱愛與堅守。書 稿分為“人生如夢”“親情如海”“詩和遠方”三輯,收入篇目包括《春花秋月何時了》《真的不想老》《母親比我快樂》《難舍舊衣》 《北京姑媽》《他從山里來》《尋找雨果》《走進阿爾卑斯山》《去新西蘭》《“夢”在不遠》等。文字清新洗練,展現了海外文學
書稿為荷蘭籍華文作家林湄的散文集,收入40余篇散文,內容涵蓋暢游歐洲與中國的經歷、故人故事的回憶、對文學與文化的思考,總體 表現了作者將歷史與文化結合起來對于人情、人性、人心的所思所想,表達了作者對于文學尤其是華文文學的展望,以及對于文學發展的 探索。書稿分為“鴻泥雪爪”“世態人情”“我在我思”三輯,篇目包括《巴爾扎克居所見聞》《番薯粥》《雖古怪但不冷眼旁觀》等。 文字清冽犀利,思維見解獨到,富有真情實感。
偽倫敦是鏡中的倫敦,倫敦所有殘破污穢之物都會在這里重生。 在這里,文字擁有生命, 食肉的長頸鹿在街上游蕩, 煙霧夢想著毀滅世界。 這座岌岌可危的城市在等待一位英雄,當迪芭和贊娜找到秘密入口, 從倫敦進入這個陌生的城市,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