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時間為序進行編排,收錄了《工藝品》《打牌》《界河》《四月桃花》《此處不通》《聆聽》《無所觸動》《下午的圓周》《聽蟬》《停杯之日》等詩詞作品。
本書是美國作家布萊恩·埃文森的短篇小說集,收錄了他創作的17部短篇小說,包括《黑色樹皮》《一份報告》《懲罰》《癱倒的馬》《三次折辱》《邪教》《海邊小鎮》等,作品偏重于描寫人與人關系、人與外部世界關系給書中人物所帶來的困境,以及挖掘人物內心深處不為人知的黑暗領域。
本書分為:幾多美幻兮幾許想象、千絲繾綣兮萬縷纏綿、一生冰心兮千行熱淚、隨心歲月兮疊彩芳鄰、投濤追魚兮覓影追魂、肩擔大山兮腰挽河渡、抖擻春望兮悵惘秋思等十卷,分別歌頌愛情、親情、友情等,抒發了對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其詩作傳承騷體傳統,富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生動地體現了漢語言文字之美。
本書共分為四章,對澳大利亞小說中有關日本侵澳的描寫進行系統分析。當代澳大利亞作家從多維度多時空切入,用文學的手法史詩般地記錄了二戰中日本侵略所造成的民族創傷,這種創傷由于未能得到主流話話充分的敘述和嚴肅的對待依然未能痊愈。在澳大利亞作家群的筆下,形形色色的人物以后現代神奇的煉金術熔為一爐,散發著奇異的光彩,折射出作家們對苦難、生命和愛的思考,直達人類心靈最深處的體驗,希冀通過解讀小說創作中的創傷書寫,尋找“失敗文化的回聲”,達到“移情懸置”,探尋澳大利亞用文學去創傷化的可能。
《在線小說寫作與商業化運營》是一本關于在線小說寫作技巧的入門書,也是一本介紹在線小說獲取收益技巧的書,非常適合在線小說創作新手。通過《在線小說寫作與商業化運營》,讀者能夠快速了解如何寫在線小說、寫什么類型的在線小說、怎樣寫出能簽約獲取收益的在線小說,讓讀者既能做在線小說創作者,也能做優秀的在線小說簽約者。《在線小說寫作與商業化運營》既有基礎理論分析,也有在線小說IP獲取收益維度的考量,可助力在線小說創作者通過提升寫作技巧獲取收益。
本書以清中期著名學者型文學家王昶為研究對象,通過其文學活動來呈現乾嘉詩學、古文、詞學的特點、面貌及演變趨勢,并考察乾嘉學術對文學的影響。本書分為上、下兩編,分別從詩學、古文、詞學三個方面探討王昶的文學思想、文學創作、文學總集編選活動以及交游活動。詩學上,考察王昶對沈德潛“格調說”的繼承與深化,其以唐為宗、兼取宋調的選詩策略與乾嘉詩壇由清初宗唐向道咸以后宗宋過渡趨勢的關系。文章學上,探討王昶以學術性文章為主、注重考據實證的古文編選傾向及其反映出的乾嘉學術對傳統古文創作、古文理論演進的影響
《賦學:批評與體性》基于“進入過程的文學史研究”的學術理念,力主回到中國古代文學批評與文體學語境來探索最有民族特色的文學體式,著重從賦論批評形態、律賦創作機制、文體觀念、地域賦學、賦格方法論等方面出發,系統闡述中國賦學研究的基本內容,論證謹嚴,征引翔實,揭示了諸多不為人所注意的賦學問題,彌補現有研究的不足。
在文學理論中,“闡釋的邊界”是一個難以忽視的命題,它以闡釋的客觀性和意義的確定性為核心,在不確定性思潮泛濫的當下被不斷激活;它不同于獨斷專行的法則或律令,而是蘊含著豐富的理論路徑和方法論取向,不斷涉入更廣闊的文化精神領域。本書從概念內涵、歷史譜系、建構路徑、本體形態、實踐策略等不同向度切入,對文學闡釋的“邊界”問題加以深入分析,由此展開對當代文學理論乃至文化生態的批判性反思和話語重估。本書的目標,一是豐富關于闡釋邊界的理論言說,擴充文學研究的知識版圖;二是從邊界問題中提煉出人文精神、審
本書是在作者的博士學位論文基礎上修改而成。物質文化研究是21世紀以降西方學術界的熱點研究領域,形成了包括人類學、考古學、科技哲學、文化研究、文學研究在內的跨學科的學術對話空間。本書旨在系統性、理論性地研討物質文化研究的方法論體系。導論和結語外,本書由六章組成。導論部分首先澄清本文的選題緣由,并重點辨析“物質”和“物質文化”的概念。前三章梳理物質文化研究的三條經典路徑。后三章多維度地論述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當代物質文化研究在各領域和方向的主要理論和方法。
本書以明末清初出現的十余種尺牘選本為研究對象,以文本為出發點,結合具體文本內容,并盡最大努力從各方搜集到各種資料,詳細考證,紛縷析,從文學和歷史等角度,尤其從文學范疇、文體品性、文人禮儀等方面論述了尺牘的文化意蘊,研究它們出現及成書的原因,以及流傳的過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