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煤炭和油氣領域應急管理信息化建設理論、技術與系統應用的系統性總結。主要介紹能源行業應急管理體系、構建應急管理信息系統的關鍵技術、能源行業地理信息系統基礎平臺、智能應急預案自動生成、能源行業應急決策與風險評估模型等關鍵技術,并以煤礦重特大事故應急逃生支持系統、礦山救援基地應急救援指揮平臺、虛擬仿真培訓演練系統,以及天然氣管道運輸應急響應系統等案例詳細說明其應用情況。
本書基于現階段國際能源合作存在的問題,對我國能源國際合作8個方面的問題進行研究:一是從化石能源上游的勘探開發、中游的儲運和集中輸送、下游的煉制和化工、技術服務與裝備制造4個方面專題討論傳統化石能源領域的國際合作;二是從核能開發與利用、太陽能開發與利用、風能開發與利用、新能源產品4個方面專題討論新能源領域的國際合作。通過對各能源領域的國際合作問題展開研究,系統討論我國國際能源合作的發展歷程、現狀和趨勢,為新時期雙碳目標和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背景下進一步深化國際能源合作和構建更高水平的能源對外開放
本書通過闡述煤基能源產業鏈的歷史貢獻與價值定位,定性分析了碳約束給煤基能源產業發展帶來的挑戰,并通過構建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決策優化模型,定量評估了CCUS技術嵌入煤基能源產業優化發展的綜合成本效益,最后提出針對企業轉型、產業優化、政策制定的煤基能源產業低碳發展策略。
本書首先引出長江經濟帶制造業集聚以及制造業集聚的創新效應、制造業集聚的環境效應這一命題。隨后, 從產業集聚、制造業集聚的測度方法、制造業集聚的影響因素、制造業集聚的創新效應、制造業集聚的環境效應、長江經濟帶制造業集聚相關研究進展6個方面系統梳理學術界相關研究成果。在特征事實研究部分, 科學研判長江經濟帶制造業發展規模、結構特征、世界級制造業集群發展概況; 采用區位商、空間基尼系數方法測度長江經濟帶分區域、分行業制造業集聚水平, 描繪長江經濟帶制造業集聚水平的時空演變特征。
本書介紹了工業網絡化制造與智能工廠的前沿技術,力圖使機械類、自動化類和電氣類專業相關技術人員與學生了解和掌握我國機械行業的攻關熱點。全書分為8章,第1章介紹制造業信息化發展概況和網絡技術概況等;第2章介紹工業網絡化制造概念、內涵、特征、基本構成和系統結構;第3章介紹工業網絡化制造的關鍵技術;第4章概述了工業網絡化制造的相關技術;第5章是面向工業的網絡化制造的協同設計;第6章介紹了面向工業網絡化制造過程的傳感器技術;第7章闡述工業網絡化制造模式下的產品生命周期質量管理;第8章概述了工業網
《中國煤炭、電力及碳市場年度報告(2022-2023年)》總結概括我國煤炭、電力及碳市場發展基本情況,分析國內外能源市場聯動關系及熱點問題,研判下一年度發展趨勢,力求為有關部門、相關企事業單位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本書以煤炭-電力-碳市場為主線,分綜合篇、煤炭市場篇、電力市場篇、碳市場篇和專題篇。綜合篇從宏觀經濟、供給和消費、能源低碳轉型、能源市場運行和氣候與能源供需等多個方面,總體回顧了2022年煤炭、電力和碳市場運行情況,并對2023年運行情況進行分析研判。煤炭市場篇從煤炭供給、消費、運輸、庫
吳潔,博士,江蘇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知識創新、知識轉移、知識產權保護等研究工作。朱巖,江蘇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知識管理、科技創新以及創新生態系統的相關研究。 姚瀟,江蘇科技大學助理研究員,從事知識產權保護等研究。 產業集群是現代產業發展的重要組織形式,不僅是地區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更是國際經濟競爭的戰略性力量。船舶海工是國家層面重點發展的產業,是為水上交通、海洋資源開發及國防建設提供技術裝備的現代綜合性和戰略性產業,是國家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的重要組成
本書介紹了中國工業軟件產業發展現狀和發展趨勢、工業軟件自主研發的策略和路線、云時代的工業軟件發展方略、工業軟件在企業的應用體系的建設,以及在數字化轉型和數字李生體領域的支撐和應用方案;分析了中國工業軟件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矛盾和誤區,并提出針對性的策略建議和解決方案;針對工業軟件中的難點領域,特別是工程仿真和工業研發領域,給出了具體實踐經驗和方法論。
提升企業生產率是實現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中國金融部門改革滯后,引發的資本錯配已成為制約企業生產率提升的主要因素。深化金融改革,掃除企業在金融市場面臨的體制障礙及制度性歧視,改善資本的結構性扭曲,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已經成為金融改革的主要目標。本書基于異質性企業壟斷競爭模型,利用中國工業企業微觀數據,在測算中國工業企業分行業資本錯配的基礎上,從理論和實證兩個方面,深入研究了資本錯配對企業的產能過剩、規模狀況、出口行為、進入退出等問題的影響。
本書是原材料工業智能優化制造發展戰略的綜合研究著作。本書系統梳理了石化、鋼鐵、有色、建材等主要原材料制造行業所面臨的問題以及原材料工業智能優化制造亟待突破的基礎理論方法和關鍵核心技術,總結了近期及遠期發展的重點任務和路線圖,給出了原材料智能化發展的政策性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