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是中國古代諷刺小說的高峰,小說以寫實主義的手法描繪了人們在面對“功名富貴”時的不同表現(xiàn),對當時吏治的腐敗、科舉的弊端、禮教的虛偽等社會現(xiàn)象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諷;同時熱情地歌頌了那些不慕榮利、不隨流俗、講求文行出處的人生選擇。本書從江南人文、家世生平、儒林寫真、諷刺藝術(shù)等多個方面,對《儒林外史》這部小說進行解讀。
本書內(nèi)容包括:繁星、春水、迎神曲、送神曲、一朵白薔薇冰神、病的詩人(一)、詩的女神、謝思想、假如我是個作家、“將來”的女神向往、不忍、哀詞、十年等。
因意外破獲大案被特招入警的昔日輔警邰曉陽,被分配到小滿派出所打擊隊工作。邰曉陽小名太陽,人如其名,性格熱情陽光,他篤信正義,要將每件事都做對做好,這股執(zhí)拗勁兒讓他在一般人眼里顯得有些另類。在他的想象中,到了打擊隊定能懲奸除惡、一展身手,不料遭遇了諸多挫折,他發(fā)現(xiàn)隊里的其他成員因各種原因淡化了理想信念,于是太陽更加努力地發(fā)光發(fā)熱,幫助隊友。而與此同時,一系列案件接連發(fā)生,他們屢破積案讓隱形的犯罪團伙浮出水面……
打擊隊不失時機同仇敵愾,以合力對罪惡重
本書以當代四川作家的邊地書寫為研究對象,在社會學視野下考察文學與文化的關(guān)系,剖析邊地在接受現(xiàn)代文明時的猶疑彷徨。本書聚焦“傳統(tǒng)依戀”與“現(xiàn)代性焦慮”之間的糾纏現(xiàn)象,通過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之間的邊地文化現(xiàn)象管窺當代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文化建設問題。
本書是202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安妮·埃爾諾的一本日記體文學作品,是她對階層和消費文化的啟發(fā)性思考。埃爾諾用一年的時間記錄了她在巴黎市郊塞爾吉的三泉購物中心的歐尚大賣場的訪問日記。在日記中,她寫下了自己的所見所聞,力求以全新的視角捕捉不易察覺的事物。正如她所說:“為了寫作而觀察,就是以不同的方式觀察。”作者時而興味盎然,時而妙趣橫生,時而義憤填膺,她解讀了商業(yè)策略,反駁了她在超市里的各個區(qū)域發(fā)現(xiàn)的陳規(guī)陋習,描述了員工和顧客不間斷的來往穿梭。在她的筆下,超市不僅沒有淪為單純的購物場所,反而呈現(xiàn)出不
《三部曲》是約恩福瑟的代表作小說之一,福瑟在2015年憑借這部小說獲得北歐理事會文學獎。小說展現(xiàn)了幽冷,肅穆而簡潔的史詩性風格,包含緊湊相連的三個部分《無眠》《奧拉夫之夢》和《疲倦》。故事從年輕的情侶阿斯勒和阿麗達離開家鄉(xiāng),前往比約格文(卑爾根市)開始,阿麗達已有身孕,但他們很難找到住處,不得不在寒冷秋雨中飄蕩。后來他們找到了居所,生下了兒子西格瓦爾德,兩個人開始采用不同的名字,奧拉夫和奧斯塔。但有人認出了阿斯勒,并且非常清楚阿斯勒過去做過的可怕的事。最終阿斯勒被絞死了。小說第三部分由阿斯勒和阿
本書分“詩說幸存者”“詩評講解員”“詩敘生活史”三部分。“詩說幸存者”主要是用詩的語言來描述南京大屠殺幸存者這一個特殊的群體;“詩評講解員”僅僅是針對參與全國“百家館校革命文物周周講”這一項活動的講解員而“評”;“詩敘生活史”記錄作者從業(yè)史,主要有三個時間段,即作者1970至1990年20年在部隊的戎裝生活史;1992至2015年20多年的在博物館生活史;2017至2022年5年多在高校生活史;此外還有兩段在中共南京市委宣傳部機關(guān)工作和在國務院參事室?guī)椭芯恐袊鴩鴮W等短暫的經(jīng)歷。
本書從歷年出版的《讀者》雜志、各類圖書、網(wǎng)站精選美文四十余篇,包括《指紋狀的菌落》《你遠勝于你所能記住的一切》《復活半刀泥》《我媽是朵太陽花》《湯圓開水》《父親們懸掛在夏天》等。
本書內(nèi)容包括:記不住的日子;一百元錢;盧芹齋的兩面人生;奢華的“不”;山腔響遠;云雀;談錢;甜意充盈的夜晚;在田野,你不會丟失任何東西;“匯通天下”喬致庸;沉睡的良心;寶貝,我們買不起;張素英和她的“城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