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是一個怎樣的作家?除了他的作品,讀者還可以從《我眼中的王蒙》來了解這位人民藝術家。《我眼中的王蒙》收錄了三十余篇他人對王蒙的評述文章,這里既有劉心武、舒婷、賈平凹這樣的知名作家同行;也有王山、單三婭等王蒙的家人,還有王蒙在新疆結交的少數民族友人、王蒙作品的編輯、在海洋大學授業的學生,等等,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通過這些人的筆觸,為讀者展現了一個更多面、更立體、更豐富的作家王蒙,為走進王蒙提供了更廣闊的視野。
本書立足王安石所作詩詞文作品進行注解,分“詩”“詞”“文”三種文體,并根據作者生平按時間順序編排。通過對詩詞文的詳細注解,讀者能準確理解作品內容及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文末的說明文字涉及社會背景、人物生平經歷、事件緣由等,情節性較強,能增加讀者的閱讀興趣,亦能助益讀者理解作品。作品注解與人物經歷相得益彰的結合,有助于全面呈現王安石其人其作其思,使讀者能更加全面直觀了解這位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了解他彪炳千秋的文學成就,敢于革新的政治思想。此外,本書注釋詳細且全面,可作為學習王安石作品的
小說《伐木》記敘了一位作家在維也納受邀參加藝術家晚宴的心理獨白。“我”一邊坐在沙發椅上,一邊回想著白天去參加摯友喬安娜的葬禮、思索眼前的所見,以及幾十年來在奧地利文藝圈的交往與發展,整個晚上往事與現實交疊眼前,“我”發現周圍盡是虛偽與卑劣,而所有人“都是生活在假象中”。
1950年,墨西哥城, 燈紅酒綠,紙醉金迷, 時代的新思潮沖刷這片古老大陸。 新婚堂姐的一封離奇求救信 讓時髦的墨西哥女郎娜奧米孤身一人 趕往地處上高地的多伊爾大宅。 曾經富得流油的上高地如今窮困潦倒, 威嚴的多伊爾大宅已然失去昔日光彩。 這片土地荒蕪,這座大宅詭異,多伊爾一家傲慢, 一切都讓娜奧米心生排斥。 然而大宅之內,離奇的幻覺,久遠的兇案, 撲朔迷離的家族辛秘纏繞著娜奧米, 讓她在迷霧中越陷越深…… 她能否找到古宅深處的秘密? 她能否探清塵封多年真相? 她能否拯救堂姐,拯救她
本書嘗試用古代文學體系的方法來研究宋詞與唐宋詩學的互動關系,并且對大一統體系下唐宋詩學對宋代詞學體系組成因素創作、流派、理論、集注的相互影響進行了系統地研究,得出一系列新的觀點。 古代文學體系肇源于上古堯舜禹時期、發展于大一統時期,它明顯帶有這兩個時段的特點,即復古創新、萬物歸一。復古是文學發展的目標,目標往往定位在歷史上發展的黃金時段,發展的目的不是要回到過去而是要創造新的輝煌;堯舜禹三代是治理的理想時期,儒者以堯舜禹三代為目標;文學則以歷史上每個文體具有特色的作家、時代等為目標。歸一就是在思
1970 年代末以來的當代詩歌取得了很大成就,產生了大量優秀詩人和優秀詩作,但哪些詩作可以稱為名篇仍充滿爭議,而且顯然在可見的時間內無法解決這類爭議,那么對本書來說,所謂“名篇”應該是將來時的。書中收錄的細讀文章多數專為本書而作,但也包括少數舊作。這些文章深入分析了詩作的思想、藝術和感情,多有獨得之見。在批評的顯微鏡下,當代詩的成色將在某一程度上顯形,而在詩歌的鏡照下,批評也將顯示出其自身的成色。
本書共分三章,收錄了對個人世界的“入侵”、“無所謂”和“不是就算了”、人際關系懶人主義、累的話,就大方說出來、如何改掉不夠通情達理的毛病、我們就保持這個距離吧、你能配合我嗎等隨筆作品。
本書共分四章,收錄了《如果我也是一個開朗的人》《你憑什么說你了解我》《到底要讓我怎么辦》《我是天生不幸嗎》《人生中哪有什么按計劃進行的事》《在宇宙中迷失的孩子》《我不想唯獨自己看起來與眾不同》等隨筆作品。
《一生所求,不過愛與自由》收錄了老舍、胡適、周樹人、魯迅、徐志摩、林徽因、蕭紅、朱自清這八位文學大家的散文作品,作家們在書中談論親情、友誼、久別的故鄉、逝去的時光,人間草木等等,在這些文字里,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們對真善美的追求、以及對生命的熱愛。
書稿是一部圖文并茂的個人散文詩歌集,包括“香巴拉的呼喚”“農信情深”“朝花夕拾”“詩歌飛揚”四個部分。收錄的文章有對生活的深切感悟,有對甘南草原旖旎的自然風光、熱情豪放能歌善舞的藏民族的幸福生活的精心描畫,亦有對甘肅農信人不忘初心、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的情懷的熱情謳歌。作者用流暢的文筆,樸實無華、真實感人的文字,精美的攝影作品,展現著自己對甘南草原的眷戀與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