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曖昧、相守、倦怠、煩躁、分手,現代男女的愛情,模式類似,不同的是在每一段感情中付出的真心純度與受到的傷害程度。她從國外留學回來,發現父親已經再婚了,她不得不接受母親在她和父親生活中的影響力在逐漸消散,她的失落好在有異地愛侶來治愈。但是從聲音到靈魂的愛戀被現實粉碎的慘不忍睹,她發現自己全情投入的感情世界還有其他人。她不禁懷疑自己,是自己天真的毫無察覺,還是把這個人當做生活沼澤中的救生圈在自我欺騙。
《花燈調》是著名作家劉慶邦的長篇新作,呈現了一部“丑小鴨鄉村”的蛻變傳奇。作品聚焦貴州偏遠山區的貧困村落——高遠村的變遷、一個女駐村第一書記扎根山村、奉獻山村的故事。高遠村臨近革命圣地遵義,紅軍長征曾路過這里,并在這里向當地老百姓借過糧食,有著光榮的革命歷史。幾十年過去了,革命老區因為地處偏遠,還處于非常貧困閉塞的狀態。作品中的高遠村、女主人公——女駐村第一書記向家明都有著現實的村落和人物原型,即地處遵義市匯川區、被譽為“高原孤島”的芝麻鎮竹元村;它的駐村第一書記、“全國脫貧攻堅貢獻獎
這是一部描寫20世紀八九十年代北方農村教育生活的長篇小說。小說主人公郭北辰是一名代課老師,幼年時被父母遺棄,長大后,在經歷初戀、婚姻以及生活的重重困境下,始終保持著對未來、對理想的矢志不渝。一個偶然的機會下,郭北辰當上了小學校長。由于缺乏工作經驗,再加上他性格耿直、善良、軟弱,生活中遭遇了諸多磨難。盡管如此,郭北辰仍然對生活、對理想滿懷期待和憧憬,為追尋自己的幸福而奮斗不懈。小說記敘了大半個世紀的漫長時光,描寫了社會變遷、人世滄桑,展現了農村代課老師生活中艱辛的一面。作者刻畫了主人公滿
本書是一部在隋末亂世的時代背景下,從多角度講述大唐創業過程的歷史小說,主寫公元605年—626年的歷史。 本書從隋煬帝楊廣在江都被弒的歷史節點(第一章)出發,在前半部分以李唐視角為主線,從群雄視角多角度還原歷史進程。其中第二章→第四章→第七章作為主線,主要講述了李唐建國、平定后方(隴右及河西走廊)直至在全國范圍內四面出擊的過程。而第三章、第五章、第六章則作為支線,塑造了李密、竇建德、王世充的形象,并為后續一戰擒二王埋下伏筆。 而在后半部分,本書則以李世民作為主視角,講述了他收復河東
倉央嘉措的詩作有著強烈的個人色彩,人們讀到他的詩,就仿佛看到他在拉薩的街頭行走,看到他坐在布達拉宮里沉思。說起來,作為六世喇嘛、轉世靈童他并不算合格;作為佛教的最高代表,年輕的他便需要承擔這個位置賦予他的責任?蓪τ谝粋十四歲的少年而言,這樣的要求無疑太過分了,何況倉央嘉措心性率真,向往浪漫和自由,對他而言,佛門森嚴,遠不如外面的天地來得痛快,他那字字驚艷、句句驚心的情詩,給后世留下了久久的追尋……史載, 24歲那年他在被押往北京的途中于青海湖溘然而逝,而民間卻認為他在一個大雪夜悄然遁
《向左轉,向右轉》是軍旅作家賈國祥的一部中篇小說集,共收入6個中篇小說。小說聚焦軍營與鄉村,在軍營與鄉村之間、軍人與村民之間,展開了一幅內容豐富的生活世相圖。小說語言情感真摯,字里行間不乏沉重與思考;小說細節設置精巧,層層深入而又復雜多變;小說架構宏大,貌似粗獷實則細膩動情……字里行間,處處激蕩著一種真性情:既有軍人的熱血沸騰,青春向上的蓬勃朝氣,又不失鄉村的淳樸可愛,誠信本分。打破了以往某些軍營題材小說只寫軍營生活的不足與單調,突出了“魚水一家人”的小說創作模式,值得推廣與頌揚。
《黃河西流去》是一部長篇小說。小說以半個世紀前黨和政府提出修建渭北“抽黃”工程,東雷人民砸鍋賣鐵、勒緊褲腰帶領全家老少齊上陣的“抽黃”場景切入,追溯了“東雷抽黃工程”引水上塬后對渭北農村帶來的宏闊前景,聚焦“抽黃人”的黃河情結及“抽黃”情結,以歷史影像般地還原場景,直擊中國式現代化視野下澎湃奔騰的生命歷程。全書以“水利與農業,一脈相傳,生生不息”為創作宗旨,描摹了黃河“西流而去飛上渭北旱塬”的壯觀場景,歌頌了“抽黃”工程四十多年的灌溉滋潤讓渭北生態環境重回三千多年前的偉大成就。
本書是一部長篇小說。作品以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為背景,以類似《百年孤獨》的筆法慢慢展開敘事,記述了皖北農村蘇、楊兩個家族之間盤根錯節的事件和關系,撲朔迷離的陰謀與真相,以及剪不斷理還亂的愛恨情仇;直寫到蘇、楊兩家晚輩在農村艱難成長之后,走出農村,融入充滿誘惑的都市,又經歷了一系列情感掙扎、職場考驗和世事變幻,而迎來或圓滿或歸零的結局。小說用一系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寓言式篇章,織就了一幅細膩描摹人性、鞭撻假惡丑、謳歌真善美的動人畫卷。
《夢縈桃花源》是一部小說,通過講述20世紀90年代蘇州菜農沈阿福一家的遭遇,折射出當時的時代背景。無論是抗日救國的楊亦雄,還是醉生夢死的楊亦麒,都是那個宏大時代背景下的普通人。正是這些普通人,組成了一段歷史,一個時代!疤一ㄔ础笔敲總人心中的理想,本書反映了有覺悟的青年尋求出路的思想,而另一些人由于理想不同,所走的道路不同,結局自然也不同。該小說故事情節曲折生動,人物形象飽滿鮮明,語言樸實自然,具有感染力,是一部值得一讀的具有時代特色的文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