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蘇童小說為研究對象,考察蘇童小說中的欲望敘事。在蘇童三十余年的創作歷程中,欲望既是蘇童小說創作的切入點,是他敘事的母題,也化作他敘事的動力,成為貫穿蘇童創作始終的精神線索。除緒論與余論外,全書共分為四章。通過對蘇童小說的研究,闡述欲望對人類生活與人性的影響,探討蘇童創作的文化內涵與精神意義,尋獲一種把握蘇童小說世界的新路徑,以期凸顯蘇童對中國文學的獨特價值。總體來說,本書建立在對蘇童小說進行系統梳理與重新闡釋的基礎上,結合中、西方關于欲望的探討,尤其是程文超教授關于欲望的重新敘述
本書主要討論現當代文學研究中的史料搜集、甄別和勘考。涉及古代的研究中,掌握古典文獻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但在現當代文學研究中,史料和文獻的作用似乎一直不被重視,也少有專門的研究。本書詳細討論了史料在時代變遷中分層存儲的原因及必要性,當代文學史的史料編輯留存的方法和重要性。史料的前途,既是對當代文學史料建設以后發展的看法,也可以說是本書的主旨。全書既有宏觀分析文學史料的總態勢,又有具體的作家材料的考訂,有一定的出版價值。
六朝時期的文人階層以一套獨特的、鑲嵌式的方式參與了文化傳承,生產了呈指數級增長的文化財富。美國羅格斯大學中國文學教授田菱,借助西方文論中的互文性理論考察典故與引文,對嵇康、孫綽、陶淵明、謝靈運以及蘭亭詩人的詩賦作品展開細讀,探討了它們與《老子》《莊子》《周易》,乃至《詩經》《楚辭》《論語》等傳統文化典籍之間的復雜關聯。詩人們在哲學與文學之間落筆成詩,創造性地運用了異質多樣、千變萬化的文本和文化資源,展現了異彩紛呈的創作才能、思想理念與內心世界。
本書收錄了心刺、哭喪、陽光交付的黃昏、哭泣的石頭、消失在城市里的燈火、零度夫妻、心病、金盆的手、旋轉玫瑰藍、遺忘的情詩、逃離黑夜、隱翅蟲、藍天飄過一團云等小說。
這是一部反映新時期山鄉巨變的現實題材長篇小說。本書描寫的故事發生在東北老爺嶺腹地,觀音山腳下柞樹村。主人公喬福林是銀行保衛科科長,妻子是銀行職員。原本不錯的生活,卻在他產生了要辭職回鄉搞黑木耳、帶鄉親們發家致富、擺脫愚昧貧窮的想法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起初,喬福林創業發展思路與村里相悖,資金、技術、土地都面臨困難,更因制作菌種險些喪命。后又面臨干旱、洪水、臺風等天災,大哥離奇失蹤,部分村民昧了良心搞生產……歷經種種,在經歷汗水、淚水、血水,幸福、甜蜜、悲酸、坎坷后,終使發展黑木耳產業
艾卡茲奠基者始建城堡于此,梯里達底一世進行了重建和修復。在戰爭時期,它是一座堅不可摧的要塞,在和平時期,它是一座珍藏王室寶物的倉庫,是王公貴族安全的軍事避難所,是亞美尼亞軍隊避寒過冬的好地方。曾經瓦爾丹被瓦克背叛導致兵敗,當時這座要塞在戰爭中遭到嚴重毀壞……
本書收錄了寡婦、阿梅尼薩、“主啊,請寬恕我!”、錨、特法里克、債務的祭品、阿因卡、杰蘭、玩笑、扎布霍、笑聲、塔莉拉、羅勒、薩拉、茲瑪拉赫達等小說。
本書收錄了讓子彈消失、甌江船殤、血染拓碌河、征地四篇小說。
夜幕尚未散盡,太陽從坤侖山背后射出無數道金光,越過立在山腳的錢壽義的頭頂,照射在坤侖城的上空。陽光與LED燈發出的光交織在一起,泛出奇異的七彩光芒,仿佛現實與夢想碰撞出的絢麗火花,在空中恣意地綻放。這種空前絕后的視覺沖擊……
《野蜂飛舞》是一部中短篇小說集,包括1個中篇和5個短篇,發表于《作家》《長江文藝》《西湖》等雜志。六部小說獨立成篇,同時,均以漂泊于北京的青年記者甘松明為敘述者,大體勾勒了一個出身農村卻奮斗于城市的青年知識分子的城鄉兩棲生活。小說涉及親情、婚姻、故鄉等主題,深入探討了由于環境和時間變遷,不同人身上隱性卻根深蒂固的觀念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