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不努力》是韓國當代倍受喜愛的青年作家崔恩榮的短篇小說代表作,共收錄十四篇作品。在本書中,崔恩榮將目光聚焦于一個個年輕而敏感的心:無法坦誠相待的同窗好友,迷茫而麻木的職場青年,與異國他鄉格格不入的少年……書中沒有起伏跌宕的故事,也沒有離奇曲折的情節,卻在輕描淡寫之間顯露出作者對內心困境與情感傷口的敏銳洞察,她將年輕人所經歷的狼狽和尷尬、羞愧和憤怒、孤獨和不安,用清澈明凈的筆觸一一撫摸,充滿善意和理解。 崔恩榮以清新溫柔的敘事風格獨樹一幟,其文字簡潔自然,蘊含一種平淡的魅力。她
本書內容講述: 在東京近郊川越小鎮的一隅, 坐落著古老的印刷廠“三日月堂”。隨著膠版印刷和數碼印刷的興起, 活版印刷幾乎被遺忘在了這個時代的角落。不知何故回到了家鄉的月野弓子, 重新開始運作起爺爺的手動式印刷機。像從前一樣, 一枚一枚挑撿鉛字, 一張一張手工作業。想要親筆寫下的信箋, 承載著俳句的紙杯墊, 裝點著夜空的星星書簽, 由獨一無二的鉛字印成的結婚請柬? ? 懷抱著各自煩惱與不安的客人帶來委托。弓子傾聽著他們的訴說, 一同探索活版印刷的可能性。也將那些未能宣之于口的情感, 一并
本書內容講述: 在東京近郊川越小鎮的一隅, 坐落著古老的印刷廠“三日月堂”。回到故鄉的月野弓子, 重新開始運作起爺爺的手動式印刷機, 這樣的景象也逐漸成為小鎮日常。這次的四位委托人, 同樣帶著各自的困惑與傷痛, 尋求蘊含在手工紙制品中的可能性。--靈魂變成聲音飛翔。朗讀就是這樣的事情。--這樣的悲傷可能永遠都不會消失了, 但因為是很寶貴的事物, 所以不應該抹去。--貝殼是貝花費畢生心血營造的形態。那一定是貝的靈魂的形態。--無論是哪里都可以, 只要有一個光輝燦爛的遠方, 就可以啟程。溫
宮闈政變,中了劇毒的皇孫劉照出逃。隱姓埋名占據了山寨,冒名做了盜匪,卻潔身自好。為了救命,屬下急病亂投醫,下山高價聘了一個農家姑娘做壓寨夫人。神醫堂葉明月奉命消滅盜匪,冒充農家姑娘上了山寨。葉明月想要拿病秧子練手藝,劉照想要知道葉明月的真正來歷;葉明月想要全殲盜匪完成任務,劉照想要弄清楚葉明月的真正來意。冒名寨主與冒名壓寨夫人,鉤心斗角相互試探相互利用,雞飛狗跳高潮迭起。劉照收拾了當地的官員,把附近州縣變成了自己的地盤;葉明月終于懷疑起劉照的身份,但是查探清楚并不容
本書是北京大學中文系創意寫作專業學生的優秀中篇小說作品選編,共7篇。作品選取的角度多樣,作品風格各有千秋,從中能體察年輕作家群體的鮮活思維與學科專業訓練有機結合后迸發出的超大能量。本書內容采用"作品+評析"的方式,每篇作品都予以評點解析,既有利于對作品的解讀,也有利于將這些作品作為創意寫作項目的教學案例。本書面對的讀者群體廣泛,可以是學生、小說愛好者、寫作愛好者,還可以是科研機構的學者和研究人員等。
如果重繪中國當代文學“后三十年”的地圖,這幾個樞紐點是不應該被忽視的:1976年、1979年、1985年和1993年。1993年作為1980年代文學的終結點和1990年代文學的開啟,具有歷史樞紐點的特殊意義。因為只有在1993年的文學變局里,1980年代作為20世紀中國文學又一個“黃金十年”的歷史命題才是成立的;而正是在這個樞紐點上,1990年代文學才告訴人們,它告別了當代文學漫長的理想浪漫期,回到了文學本來的面貌當中。因此,本書所謂“走向樞紐點”,就是通過對1990年代文學的重新研究,探討這一
本書聚焦于新世紀小說在歷史意識方面的探索實踐,以遲子建、鄧一光、葉彌、徐則臣、蔡東、王威廉和林棹等深具歷史意識的作家及其作品為個案,分章進行了討論。這些作家都注重對歷史經驗的發掘和書寫,有鮮明的歷史意識,但他們的切入角度、美學風格和思想立場又頗為不同。作者以問題為中心,或是考察他們的整體創作,或是關注某一方面的創作,甚至是重點談論某一部作品。全書以“歷史意識與小說解釋學”之關聯作為隱含的主線,所探討的問題包括:時間與空間、地方與世界、鄉村與城市、形式與內容、文學主潮的變遷、中國經驗與小說表達、小
影評人B無意間發現了一部無人看過、長達三個月的定格電影。他決心將電影公諸于世,卻在歸途突遇大火,等他醒來時,電影只殘存一幀膠片,B也失去了關于電影的大部分記憶。他決心找回這部電影。
一部長達三個月的定格電影;一幀在大火余燼中殘存的膠片;一段如坐過山車般起伏、如夢境般吊詭的奇旅;一個失意落魄的可悲的影評人為了這部電影賠上了所有;這段無法逆轉的艱苦跋涉,終點是所有人的死亡。
本書講述了:后蘇聯時期的葉卡捷琳堡,一種可怕的流感正侵襲著彼得羅夫一家。家庭成員各自隱藏的秘密也逐漸浮出水面。彼得羅夫是一個28歲的修車工,也是一個不被看好的業余漫畫家。他患上流感后,在酒精和阿司匹林的雙重作用下,危險地行走在譫妄與癲狂之間,猶如在馬雅可夫斯基筆下的《城市大地獄》中神游。于此同時,他的前妻彼得羅娃正試圖遏制內心積壓已久的殺氣。
本書收錄了《巴西一夜》《尤哈娜和什梅爾凱》《成雙》《通靈之旅》《艾爾卡和梅厄》《邁阿密海灘的聚會》《兩樁結婚和一場離婚》《關撒旦的籠子》《甲殼蟲兄弟》《孩子知道真理》等短篇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