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體部分分為六章,結構上體現縱向時間發展和橫向對話關系兩條脈絡。第二第三章圍繞文類輸入問題,與同期短篇小說作品翻譯對比,關注民初通俗領域多層次的“翻譯”現象。第四章關于清末民初“短篇小說”風潮下通俗作家的小說理論譯介、運用和改造,在整體化的文學潮流中考察通俗生產的獨特貢獻。第五章以文本解讀為主,借用西方文學中的“情節劇”概念,對通俗短篇創作的美學風格和常見情節結構作出列舉和解讀。
本書是作者過往十五年的詩歌散文原創作品選,時間跨越大學,留學和工作。作者反思自己的生活:有悲傷,有歡樂;有曲終人散,有不期而遇,也有久別重逢;想把生活中那些閃過光的一網打盡。具體包括:《夢》《死亡,晴》《巴爾的摩,錯過》等。
本書是作者在國家社科規劃辦立項并通過審核的科研項目。本書主要寫21世紀中國,如何研究、吸納當代美國文學理論與批評觀等。第一章,系統梳理當代美國文論基本狀況、主要特征與趨勢。第二章,考察21世紀以來中國關于當代美國文論的交流與接受狀況。第三章,剖析中國有關當代美國文論的研究實績,闡述美國文論語境中的新批評派、解構主義、女性主義、新歷史主義、后殖民主義與生態批評的中國研究。第四章,辨析當代中美文論領域的互通議題。第五章,檢視中國對當代美國文論接受中的成績與局限、正負影響并存的狀況,探討有助
《鏡中》是第八屆魯迅文學獎得主、實力派作家艾偉的長篇新作。小說穿梭于中國、美國、日本等國度,講述一位在國際上享有崇高聲望的建筑設計師在突遭人生重大變故后,重新思索生命意義,并于無常境遇中尋求內心修為的故事。小說細膩描繪了普通人情感生活中的執迷與釋懷,書寫了生命的堅韌和愛的恒久力量。
相比于平裝版,此次推出的精裝版對書籍內封進行了全新的裝幀設計,精心挑選金色鏡面紙打造出近似鏡面的藝術效果,且每本書皆有作者的親筆簽名和簽章,值得<
本書分章講解了現代西方文論經歷了從形式主義到結構主義再到結構主義之后發展起來的各種理論。并且, 本書還將中國古代文學理論與西方文學理論進行比較和融會, 為比較文學這一學科的研究做了許多優秀的案例分析, 為這一學科的經典閱讀書目。
本書是作家水天一色的長篇推理小說, 該書講述了發生在唐朝天寶年間的一樁奇案, 作者將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寫作風格與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唐詩相結合, 使本書具有“中國風”推理的獨特魅力。該書也是日本“推理之神”島田莊司親選 亞洲優秀推理小說系列, 中國大陸唯一入選作品。屬于華語推理文庫開山之作, 且該書中多處引用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典故, 容易引起讀者共鳴, 小說詭計設置巧妙, 結尾還有大反轉, 有望破圈, 具有一定市場前景。
本書包括“中國網絡文學名家論叢·書評特輯”“網絡文學與影視學”“西湖論劍”“高峰論壇”“文說往事”“原創速遞”六個板塊,涉及華語網絡文學創作趨勢與場域內力量的研究、時下熱點網絡文學影視改編作品和現象、粉絲文化和網絡文學現象的新銳評論、華語網絡文學界近期頗具影響力的活動等內容。
本書共有兩個部分:上輯人物篇和下輯建筑篇。人物篇按照朝代順序收錄了蘇小小、白居易、蘇東坡、于謙、張岱、馬一浮、潘天壽等與孤山乃至西湖有關的歷史人物,建筑篇則收錄了文瀾閣、詁經精舍、秋水山莊、西泠印社等孤山上和孤山周邊的知名建筑,細致地介紹了孤山周邊的名人和建筑。
本書是安徽省作家協會主席許春樵的中短篇小說集, 系“小說館”系列之一。收錄了作者最近發表的《月光粉碎》等中短篇小說。小說著力描繪社會底層普通百姓的境遇, 他把小說人物的生活境遇用特有的幽默筆調表現出來, 節奏張馳有度, 能讓讀者感受到苦中“尋樂”的情緒, 且激發讀者向上、向善、向未來的樂觀精神。這些小說兼具平民視角和學者眼光, 審視轉型期社會的精神結構與道德狀況, 在反思與反省的疼痛中尋找人性出路, 力圖重建理想。許春樵注重小說的敘事探索和揭示人性真相, 他的創作思想和敘事手法, 引起
本書收錄了《羅生門》《地獄變》《鼻子》《河童》《秋山圖》《煙草與魔鬼》《南京的基督》等十六篇芥川富有想象力的幻想類故事, 芥川對東西方文化都有著豐富的知識儲備與觀察理解, 這些故事大多都同時兼具可讀性和對復雜人性的深刻解構。《羅生門》用短短三千字的篇幅將“善”與“惡”對立地存在于每個人身上生動地展現了出來; 《河童》通過虛實結合的手法刻畫了一個“精神病患”在河童國與河童生活的經歷, 構筑了一個與現實人類世界顛倒的“烏托邦”……對這些故事的改編和解讀涵蓋了泛娛樂化產業和嚴肅文化產業, 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