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入作者幾十年來創作的詩歌一百多首、散文數十篇,分為4輯:一、憂思的旋律;二、悠閑時光;三、自言自語;四、無味齋筆記。這些作品,在記錄多彩生活的同時,體現出作者對純真感情的向往,對美好愛情的憧憬,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對成功事業的追求。
本書以某城房地產開發項目為背景,以聯合辦學為主線,講述了以馬淼為首的地產團隊所經歷的臺前幕后的故事。小說情節跌宕起伏,人物個性鮮明,展現了當代房地產從業者的風采,表現了房地產業的風云變幻,也深入挖掘了人性,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開一家古董衣店,療愈進入小店的每一個人。購置一件古董衣,佛若與他人交換一段人生,在彼此的交匯中,我們的人生最終得以遼闊、寬廣。★真正的女性友誼擁有不可阻擋的力量。當你感覺悲傷時,想一想你為朋友做過的無法估量的好事,就可以撫慰自己。★英國亞馬遜年度選書、入圍美國國家圖書館協會女性小說獎;《每日郵報》《科克斯書評》《Cosmo》雜志、《hello!》雜志等多家媒體心動推薦。令所有人怦然心動的治愈系小說,一本你應該與友人分享閱讀的好書。★時尚icon如數家珍
《作為批評家的藝術家》是一部奧斯卡·王爾德的批判性對話和散文合集。它由四個部分的對話組成,包括謊言的衰落,作為藝術家的評論家和面具的真相;謊言的衰落:兩位上層美學家的批判性對話;鋼筆、鉛筆和毒藥:一篇關于托馬斯·格里菲思·溫賴特(1794—1847)英國藝術家和連環投毒者的散文;作為藝術家的評論家:以哲學對話的形式寫的一篇關于藝術的文章。它包含了王爾德的主要美學陳述;面具的真相:一篇聚焦戲劇理論的散文。 作為王爾德重要的一本文藝評論集,奧斯卡?王爾德重要的美學評論集。在這本小集子中,
2014年5月的一天,米歇爾接到一通電話,得知母親患癌的消息,隨即回到家鄉照顧母親。米歇爾的母親是韓國人,父親是美國人,她從小成長于兩種文化之中,卻無法靠近任何一種,青春期時,因執著于自己的音樂夢想而與母親勢同水火。在陪伴母親的日子里,母女二人進行了從不曾有過的交談。幾個月后,母親離世,為了紓解心中的哀痛,米歇爾開始去一家母親時常光顧的亞洲超市,試著做母親曾給她做過的韓國食物,并真誠地寫下了自己的內心告白。掙扎于兩種文化旋渦中的米歇爾,被迫重新審視自己的身份,在這場關于愛與失去、自我確認與
本書主要收錄了劉瑜2005-2009年的散文集, 隨著生活各個階段的變化, 作者與讀者對于其中內容的感知也有了不同的維度。這本書里充滿了雜七雜八的事物和細微的感受, 隨著情緒的起伏而流動, 展現著對待生活的熱忱, 包含著相信生活值得熱愛的善意。
周意第一次遇見段焰,是在一個很平凡的早晨。那是2009年9月初,周意高二開學不久。正仁中學是南城排名第四的高中,里頭的學生大多成績普通,偶爾也會周意從小成績不錯,每每年級排名都能進前十,考試幾乎沒有考砸過,只有中考的時候,老天第一次沒有眷顧她……
淤過冬水后,地里的活兒就算完了,家家都窩在熱炕上,等著過年。所以,偌大的田野里空曠死寂,連鬼影都沒有。雨娃的腳已經凍麻了,他狠狠地跺了跺,麻變成了疼。這時候,西北風正烈,雨娃覺得風比鐮刀還利。當然,他不知道鐮刀有多利,那明晃晃的刃口他不敢碰。在他看來,那明晃晃的刃口比副校長的耳光還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