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描述了女作家盛林與丈夫菲里普參加了一個摩托車團, 隊友來自八個不同的國家。盛林和騎手們一起騎越了世界上最古老、最炎熱、最寬闊、最危險的卡拉哈里沙漠。他們途經了南非、納米比亞、津巴布韋、贊比亞等國家。作者在冒險中經受了炎熱、干燥、顛簸、土匪、野獸等挑戰, 還有身體極限、生死的挑戰, 以及意志、毅力、信心的考驗, 也見識了奇異的沙漠風光, 目睹、體驗了當地人古老、淳樸并且獨特的生活方式。
《遠行記》精選季羨林所寫與旅游相關的經典散文作品,涵括國內、歐洲及亞洲諸多自然及人文風景勝地。在季老筆下,有敦煌壁畫之精美、黃山之奇絕、蓬萊閣之縹緲、延邊活魚宴之動人心魄,更有德里、孟買、仰光等城市的異域風情,以及歐洲的獨特味道。經由文字之眼,可與季老暢游世界,體察不一樣的風土人情。
《養貓記》一書收入了季羨林寫動物、植物以及雨霧自然現象等的散文,其中包含名篇《夾竹桃》《馬纓花》《清塘荷韻》等。通過季老生動的筆觸,可以看到季老與愛貓之間互動的細節,季老在家中老狗身上所賦予的對母親的深情與懷念,更可見絲瓜、荷花等所蘊含的奇妙且強大的生命力,體現了季老筆下萬物皆有靈,皆可入懷和入筆的細膩情懷。
這是作家周生祥繼出版《跨界》《天候》等長篇小說和生態散文集系列五卷本之《潤物》后又一部生態散文集。《潤聲》是作者從近些年作品中精選的100個小故事,以作者居住的小區為背景,采用擬人化的手法,描寫了生活在這里的香樟、銀杏、楓香、沙樸、桂花等植物之間發生的趣味盎然的故事,植物能講故事、猜謎語、做奧數、玩游戲。將植物故事與現實生活中的風土人情相結合,具有很強的畫面感,樹立了眾多個性鮮明的植物形象。本書從一個小小的植物園為切入口,以小見大觀照社會現實,以貼近生活的立場,深描生態環保建設的變遷、新農
本書是一本散文集,收錄了作者三十年來的100余篇文章,內容分為綻放生命、學習路上、四季風雨、杏壇清風、故鄉情深、旅行小記、子芽要:快評、情韻依依、相見恨晚、磅大地、漢語之美、史可鑒心等十二個部分,收錄了作者近三十年創作的散文隨筆一百余篇,表達了作者深摯的家國情懷、教育情思,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對人生的思考,以及對文學的感悟等。
本書為陳茗屋先生的談印散文, 皆曾刊登于《新民晚報》。陳茗屋先生以書法、篆刻聞名, 但文章功底亦了得。他的散文含蓄蘊藉, 充滿人情味, 以娓娓道來的形式回顧以篆刻為中介的社會交往, 講述與方去疾、錢君匋、葉璐淵、陳巨來、童衍方等多位大家的交游往事, 以印章或印譜為探討媒介, 既分析篆刻形式結構特色, 更呈現篆刻在社會生活中的多種面貌。2016年我社曾出版其首部散文集《苦茗閑話》, 收錄散文八十二篇, 此為續集, 收錄其近五年發表于《新民晚報》的六十余篇專欄文章。
本書為青浦區文聯主席曹偉明的個人散文集,共包含文章數十篇,由著名作家、散文家、詩人趙麗宏為本書作序。
該書稿收錄了作者近年來創作的散文,共分五輯。這些散文源于生活,接納地氣,散發著江南的靈氣,浸潤著江南的文氣,既有詩情又有哲思,是江南人生活方式、鄉愁鄉戀鄉情的展現,江南綠水青山生態的贊美,是一幅江南如此多嬌、具有厚重底色、豐富水色的靈動長卷,希望給讀者帶來別具風采、入心走心的審美享受。以散文形式描繪了以上海及其周邊地方為代表的江南水鄉風土人情,作者結合其自身的成長
本書為余華的經典散文集,包含對往事的追憶、對文學和音樂的感悟、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以及對整個社會和歷史的深思,對我們所處的時代進行由外而內的深刻反省。而這些又共同累積成余華厚重的文學創作基底,激蕩出蜚聲中外的小說名作。余華的散文風格和他的小說截然相反,跟隨他的文字走進他的日常生活,走進他的童年,走進他閱讀與創作的過程,探尋他對這個世界的看法,能看到一個幽默平和的余華。他談到與父親、與兒子的相處,讓人笑出聲來。這是他今天成為一個文壇“段子手”的根基。
書稿收錄了作者收集整理演繹的32位淳安歷史人物。通過人物描寫映射出淳安縣的文化風情。淳安的文化也好,文脈也罷,核心因素是人物,是人物在歷史上的活動軌跡,這些人物的活動軌跡反映了不同年代和歷史背景下的文化現象。《淳安歷史的32張面孔》一書寫的就是遠至唐代近至民國,淳安各個歷史時期的32個最能代表淳安文化的歷史人物。從歷史文化、特色風情進一步宣傳推介淳安縣,提升淳安縣文化自信,具有廣泛的地方特色文化普及教育價值。
本書是“老城記”系列叢書之一,是一部反映現代成都城市風貌的散文集,收錄了李劼人、老舍、張恨水等十余位現代文化名家所作優美近四十篇。全書按內容分輯,分別為“天府印象”“浮生半日”“川游雜記”“蓉城史話”等,重點呈現了成都作為一座歷史文化名城的歷史沿革、名勝古跡、名人軼事、百姓生活、文化特征等,是我們了解20世紀成都歷史風貌的有益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