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旨在研究東西方貿易關系的演變與工業革命之間的關系。認為從大航海到1800年左右近300年的時間里,東西方貿易中西方一直處于貿易逆差的不利狀態。大量的貴金屬,特別是白銀流入東方國家,尤其是中國和印度。幸運的是,西歐國家在去往東方的航線上發現了“美洲”這塊新大陸,從而為歐洲提供了與東方貿易交往過程中的大量白銀。工業革命之前的東西方貿易基本上是歐洲白銀對東方商品的貿易,然而這種貿易違背了西歐重商主義國家企圖通過貿易獲得貴金屬的初衷。英國率先從關注商品的流通領域到關注商品的生產領域,才能在
法國是全球性大國之一,在印度洋、太平洋、加勒比地區和南美洲擁有海外領地。法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聯合國等多邊組織里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歐洲一體化方面也發揮著特殊的作用。法國本身的發展具有歐洲發達國家一些共同的特點,分析法國的發展變化能使我們更好地理解歐洲發達國家。2023年版的《法國發展報告》由法國研究領域的多位專家執筆,分為總報告、分報告、政治篇、經濟篇、社會篇、外交篇和資料篇。2022年及2023年初,俄烏沖突升級,法國內政外交議程遭受重大沖擊。法國政府積極作為,努力化危為機
本書通過搜集整理中世紀行會的原始法律文獻,包括匯編典籍、法庭備忘錄、當事人訴狀、信函、賬簿等資料,努力研究呈現歐洲中世紀行會的存在形態與法律屬性,還原中世紀法律制度的原貌,試圖通過“身份”與“契約”的張力關系,將歐洲中世紀行會在法學理論的基本脈絡中予以定位,并為當代行會組織、商事裁判可能存在的歷史與現實問題尋求鏡鑒。
本書從中東歐國家視角,對中東歐國家貿易發展進行了主題研究。本書以豐富、可靠的數據為基礎,對中東歐國家對外貿易發展趨勢、主要貿易市場結構、主要進出口商品結構、主要優勢產業及其特征、中國—中東歐國家對外貿易概況、中國—中東歐國家貿易競爭性與互補性等進行深入剖析,數據翔實、圖文并茂,既有直觀的數據展示,又有數據模型分析。本書可以為各級政府制定貿易配套政策提供一定參考,為企業、專家學者等研判與研究提供數據支撐。
法國長期以來致力于維護社會團結、保持購買力和提升國家凝聚力,形成了一條法國特色的“多維”反貧困之路。但是社會保障方面的大量資金投入,導致了再分配的持續“剛性”膨脹,加劇了政府的財政壓力,引發了一系列社會問題。現任法國政府嘗試從側重再分配的反貧困政策向側重投資和經濟發展的引導型政策轉型, 以期走出分配“陷阱”, 再造“法國夢”。
本報告回顧并展望了2022~2023年度日本宏觀經濟的運行狀況。2022年,日本經濟恢復乏力,舉步維艱。展望日本經濟走勢,持續緩慢復蘇的可能性較大,但仍存在不確定性。2022年中日經濟合作保持穩定發展,未來仍有廣闊空間。本報告對日本“雙碳”政策與實踐、實現碳中和戰略的路徑等課題進行了具體、深入的探討,以期為中國實現雙碳目標提供一定的啟示和借鑒。 本報告由全國日本經濟學會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組織編寫。作者既有國內科研機構、大學等從事日本經濟和中日經貿關系研究的專家學者、專業人士,也
本書是近代經濟史研究的專著。與傳統社會相比較,中國與日本在經濟近代化過程中的消費需求變動及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都發生了顯著變化。本書主旨就是對這一歷史轉換過程中,中日兩國總需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消費需求的變動趨勢及其特征展開實證性分析,論證和說明兩國近代消費需求變動的內在規律及其異同,并就消費需求變動對兩國經濟發展與不發展所產生的宏觀經濟效應展開分析,進而辨析中日兩國經濟發展與不發展的歷史經驗和啟示。
本書共有6 大部分,分別為科技創新、數字經濟、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招商引資、區域協調6篇。每部分結合當前新發展階段、新發展格局對本篇主題從第三方智庫視角進行戰略解讀與落實策略研究。緊隨其后為精選案例,每篇10~20 個不等,從不同的視角篩選不同地區、不同領域、不同特色的案例,以記述的方式呈現,最后總結案例可借鑒經驗,以供各地方、各領域、業界專家學者參閱,啟發實踐路徑,傳播先進管理模式,促進交流學習,為推動新時代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庫資源。
新型城鎮化與區域協調發展(中國式現代化研究叢書)
本書是以十個研究報告為基礎形成的,分總論與分論兩個部分。總論部分是分論部分主要內容的概括,在分論部分研究的基礎上提出重構支撐中國經濟增長的區域增長極的思路與建議,并對“十四五”時期培育新空間動能進行了展望。分論部分分專題對中國區域經濟格局變動與增長極重構的重大問題進行了詳細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