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文化安全概論》以習近平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導,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和其他相關法律為準繩,以中國國家文化安全為對象,立足中國國家文化安全實際,對中國國家文化安全工作中的一系列理論、政策和實踐問題進行了比較全面系統的闡述。本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共八章,包括中國國家文化安全的性質與特征,國家文化安全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與主要目標,國家文化安全的歷史、環境與風險,國家文化主權、文化利益與國家主流意識形態,文化自信、文化認同和文化軟實力,生活方式、核心價值觀與傳統文化,文化發展、文化改革
本書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大學中國俗文化研究所編纂的系列論文集,收錄了當代學者運用現代科學精神研究中國俗文化的最新成果。本輯分為敦煌變文校注、俗文學研究、俗信仰研究、俗文獻研究、學人治學、新書評介六大部分,涉及文學、史學、哲學、宗教學、訓詁學、版本學、音韻學、考古學、民俗學等多個學科,本輯收錄了《敦煌變文全集》課題組撰寫的《從〈《張協狀元〉看早期南戲凈腳的舞臺特征兼論凈腳的發展》《食月與吐月:月中蟾兔神話內涵新探》等十余篇文章,書稿寫作質量較高。
本專著的研究對象是中華美學精神視域下成都市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培育與建設,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有關中華美學的內涵為指導,分析成都市內已有的公共文化空間中可被挖掘和培育的新型“場景營造”空間的優勢與劣勢,并在此基礎之上探討如何整合成都市自身的城市特點與中華美學講求“形神兼備”“意境深遠”的美學內涵。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第一章,何為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新型公共文化空間究竟“新”在何處)。第二章,成都公園公共文化空間(如何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把藝術創造
在特色文化產業賦能云貴川、甘肅、陜西等西部民族地區的鄉村振興過程中,新聞傳播起著其他社會力量無法取代的協同創新作用。本書從分析新聞傳播學界、教育界、業界的產-學-研-用作用入手,揭示了新聞傳播如何助力西部七個省區在特色文化產業賦能下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無縫對接。書中的觀點與大量案例可以給廣大西部地區的文化產業從業者、基層干部與相關職能部門提供參考借鑒。
本書為杭州市博物館鬧忙的鄉村青少年展項目內容,是杭州市博物館與對口各區(縣)鄉村博物館、學校、出版單位多方聯合,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助力學前、小學段教育雙減的一項成果。本書以兒童喜聞樂見的故事,展示杭州各地鄉村的傳統民俗和手工技藝,全面提升兒童、青少年的鄉土情結維系和文化身份認同。書中附研學手冊、手工操作材料等,引發兒童閱讀和探索的興趣,在潛移默化中向兒童傳遞優秀的鄉村文化,通過文化賦能促進文旅+教育深度融合,推動鄉村文化振興。
2018年10月,中國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將以景德鎮為代表的中華陶瓷文化復興正式作為國家戰略。2019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時親自指示要求“建好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打造對外文化交流新平臺”。自此,景德鎮深入貫徹并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正努力走向一條具有世界意義、中國價值、新時代特征、景德鎮特點的優秀文化傳承創新發展新路子。基于上述時代背景,本書以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發展作為研究對象和主線,從景德鎮與陶瓷篇研
本書將圍繞一個主題——即景德鎮陶瓷文化產業,研究兩者關系——即“景漂”現象之人才聚集與陶瓷創意文化產業集聚的相互關系,采取三種方法——即案例研究、實證研究和理論研究,聚焦四個研究——即“景漂”現象之群體性研究、人才聚集與產業聚集的相關關系研究、陶瓷文化產業生態構建研究以及對策研究。
設計是為大眾解決問題和為社會創造意義的一系列價值觀和實踐的總和,設計不同程度地影響著文化的支配力量。一個國家設計綜合能力越強,文化的實力也就越強。設計軟實力就是賦予文化資源以設計意義與再生效率而吸引并導致他人行為發生改變的一種潛在動能。本書旨在研究設計創新推動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的現實需要和發展戰略,發揮設計在文化資源轉化、文化凝聚力、競爭優勢、跨文化對話以及國家聲譽等方面所展現出來的軟實力價值,通過構建新的設計知識譜系,回答構建設計軟實力理論體系的核心價值、思想內涵、層次結構、實踐意義,思
本書研究現代文化創意產品設計方面的問題,涉及豐富的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知識。內容包括文化消費與文化創意的基本知識、文化創意產品的發展思路、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文創產品設計與創新、多維度文創產品開發設計、創造性思維的概念、新元素、新時期文創產業的創新動力、新技術在文化創意產品中的應用、文創產品設計的未來發展趨勢。
本書從傳統文化的傳播角度切入正文, 對當下的優秀傳統文化傳播機制展開論述, 然后介紹了傳統文化的特點以及傳播的現狀和價值, 希望讀者了解如今中國傳統文化的生存境況, 引起他們對于傳統文化的重視, 進而對歷史洪流中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建立新的理解。本書的目的是通過描述當下優秀傳統文化在傳播途徑和方式上的變化以及創新, 然后分析了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的具體個案, 提出切實可行的操作措施, 為傳統文化的傳播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