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民國才女蘇青散文精選集。內容分兩輯,第一輯收入敘寫生活的散文,第二輯是關于家庭、工作、女子道德等話題的議論文。蘇青的敘事散文清麗干脆,用筆率真,將日常之事融入筆端,表現上海女性生存中所遇的現實困境。議論文章姿態鏗鏘,皆是結合自身際遇的有感而論,言之鑿鑿。蘇青的態度絕不軟弱,她憑一己之身扛起養家育子的重負,將生活的真態悉數記錄在文字中,至今仍能打動在都市奮斗的女性。
中國現當代名家散文典藏是匯聚20世紀以來中國散文史上的名家、名作,由權威編委會選定、人文社編輯校訂的一套中國現當代散文權威定本,共約80種。該叢書的編輯出版,體現出人文社在散文體裁出版領域的權威性、經典性,并力圖引導以青年讀者為主的大眾散文閱讀的審美趨向。
王鼎鈞先生作為中國當代華語散文的代表性人物,被譽為一代中國人的眼睛,作品具有鮮明的美學風格和文學史價值。王鼎鈞是文學的赤子,將美作為精神原鄉,多年在散文領域精耕細作,寫人狀物注重煉字煉句,對人生、社會的思考注重個人與大時代
廢名生前出版的集子有《招隱集》《跟青年談魯迅》《談新詩》等, 后來有多種版本散文選集出版。廢名的文章有古詩氣象, 文辭簡約幽深, 有禪意。廢名筆下“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他用文字描繪的風景畫既是自然的寫照, 也是心境的寫意。他的作品《菱蕩》被選入《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一集)。本版《廢名散文》將收入廢名精選散文20萬字左右, 擬分為讀書, 講詩, 談魯迅, 招隱, 四個部分。廢名作品已經公版, 但其作品品格高, 詞句練達, 內容也適合當代人讀, 仍具有出版價值。梅杰, 是合適的編選者
本書大致分四個部分:寫自己、憶師友、論讀書、談文化。寫自己,往往謙虛自抑,從中可讀出一個善思敏行的學習者形象。憶師友,均具獨特性情,即便生命短如流星,也難掩其不滅的絕代風華。行文常常透出精進氣象和曠達風采。論讀書,往往一語足堪點醒。讀詩,讀禮,讀小說,恰恰蹊徑可供登堂。談文化,辨內涉外,說三道四,上天入地,信手拈來;談三皇,說周公,傳顏回,往古來今,涉筆成趣。不沉溺懷戀,不發思古之幽情,而是句句不離當時置身的文化情境,如此舊學始能轉化為新知。
本書以生動的筆觸描述了晉西北黃土高原一戶農家的奮斗歷程,既是一位農家子弟對苦難歲月的真實記錄,也是成長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一代人的青春寫照。作者以樸實的語言和真摯的感情審視自己、家人乃至一代人的命運,折射出對社會、對人生的感悟,表達了對親人、對故土的懷戀,通過一個個具體的生命故事和人物的命運遭際,真實再現了黃土地上吃苦耐勞、勤奮上進的血脈傳承,也反映了中國過去五十多年的社會變革與發展。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父親的村莊》《母親的眼睛(外一篇)》《母親的耳環》《記得紅嫁衣》《何以為根?》《此恨綿綿》《小腳姑奶奶》《蒼涼的回望》《童年三題》《表嫂,你走好!》《時先生》《孟鳴老師》等。
本書包括舊碼頭、幽深之花、黃昏的哨聲、桐花落、新螢、長夏至、漠漠水田、木槿和異鄉的說唱人、紅花草、夜行火車、戴名世墓地、夾竹桃與合歡、隱花與不隱的果等散文作品。
本書系一部散文集。書稿中收錄的文章以深情的筆墨描摹了美好的童年時光、故鄉的風土人情和給自己帶來巨犬影響的老師同學,有對童年生活的追憶,有對與親友交往的懷念,有對求學生涯的回顧,有對工作實踐的感懷,以一篇篇文章串聯起數十年的光陰,展示了作者在家庭影響^下積極奮進的精神和服務社會的高尚情操,展現了改革開放對一代人成長的積極影響。書稿展現了人與人之間相互提攜、相互幫助的溫暖情感以及昂揚奮斗的進取精神,由此也折射出整個國家的勃勃生機。
漫漫人生,步履不停,何處才是我們的心靈歸宿? 季羨林告訴我們的答案是:溫馨的家庭、彌漫的書香、可愛的萬物、百味的生活、從容的人生。 本書是一部以溫情與人生智慧為主題的季羨林散文集,收錄了季老的47篇經典作品。 在本書中,不僅有季老對親人的懷念、對家的珍視,也有季老對讀書歲月的回憶,對天地萬物的熱愛,對世間百態的體會,字里行間盡顯率真與赤誠,更有季老閱盡百年世事后的豐富人生感悟,真實而深刻,豁達而通透,讀來令人備受啟發。 同時,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