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李時珍著,李時珍,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春縣人,明代著名醫藥學家,被后世尊為“藥圣”。《瀕湖脈學 奇經八脈考》為脈學著作,用歌賦體形式,分《七言訣》和《四言訣》兩部分,內容切合臨床實際,易于記誦,流傳甚廣,為初學中醫者學習脈法之階梯。中醫四小經典之一,中醫入門啟蒙書。
井穴通絡法是以中醫經典理論為依據,在古今醫家實踐基礎上,以陰陽學說、經絡學說為指導,以撳針等為工具刺激體表井穴,開竅醒神、疏通經絡、調和陰陽,從而改善人體不適癥狀的一種中醫外治方法。該方法以撳針為主要針具(撳針由承淡安先生受皮內針啟發創制和發明),較好實現了對中醫經典理論的傳承,以及對澄江針灸學派學術的挖掘整理和守正創新。 該方法根據陰陽學說、經絡學說等中醫基礎理論,按照承淡安先生“精簡疏針”要求,利用“同氣相求”原理,對穴位取用、操作步驟等進行最大程度的簡化,很多常見癥狀利用手部指
《醫學三字經》為初學者便于記誦,便于識途而作;三字一句的歌訣;根據《內經》等醫籍所述;內容包括醫學源流,內、婦、兒科常見病之證治,常用方劑,陰陽,臟腑,經絡,運氣及四診等。中醫四小經典之一,中醫入門啟蒙書。
本書通過對中醫診斷學近年來相關文獻的整理挖掘,從四診、辨證及綜合運用三方面對其現代研究進行梳理,力求突出科學性、系統性及先進性。本書上編是四診,中編是辨證,下編是綜合運用。
清代江涵暾著。江涵暾,清代著名醫家。《筆花醫鏡》從診法、五臟六腑、兒科、女科四方面論述疾病的證治,尤其是將臟腑用藥分為補瀉猛將,次將,十分方便臨床醫生辨證選藥治療。全書內容淺顯,論述簡要,切合臨床,是一部流傳甚廣,頗有影響的醫學入門讀物。對當今中醫也有較大的參考價值。《筆花醫鏡》使中醫理論與臨床實踐緊密結合,并在每一病癥之后附有湯頭歌訣,便于讀者臨床使用。全書共分四卷。卷一是四診、八綱及外感內傷、虛勞等的辨證論治原則。卷二是臟腑證治。主要是內科雜病的論治原則及方藥。以臟腑為綱,以十二經
本書匯集了作者三十余年的臨床經驗心得,既有每個疾病之特效(單穴)用穴,也有特效對穴,這些皆為臨床運用之精華,精穴疏針之典范,所用皆為作者之臨床實踐經驗。而且每個疾病還有特效精典組方用穴,可針對于各種不同的讀者,是針灸臨床非常實用的治療用書。
本書共分論著薈集、雜想短文、歲月流影三部分。 論著薈集主要收集摘選了王靈臺歷年在雜志和刊物上發表的部分論文或述評,還包括少數未發表的文章及學術報告。雜想短文,收集了近幾年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所想到、碰到的現實,內容涉及讀書、做人、做事、為官、育人、建言等多個方面,并無主題和中心,但都是個人真實的思想和行為。歲月流影,系從身邊保存的上千幅照相中選取了有代表性的部分照片,希望從中能夠回憶起當時的情景。論著薈集集合了王靈臺教授臨床治療肝病的論文集錦,精選優秀篇章收錄于本書。雜想短文王靈臺教授的散
本書是我們在10年前跟師施杞教授臨證時的病案實錄, 選擇施杞教授臨床具有代表性的醫案, 每一個案例均詳細記錄病史, 每次就診的辨證調治過程并附按語, 按語主要對其學術思想進行闡述。
抗炎飲食旨在預防或減少低等級慢性炎癥、一些健康問題和疾病。典型的抗炎飲食強調水果、蔬菜、瘦肉蛋白、堅果、種子和健康脂肪的攝入。慢性炎癥通常是由于生活方式的因素,如壓力和缺乏鍛煉,當免疫系統釋放化學物質來對抗損傷和細菌和病毒感染時,即使沒有外來入侵物可以抵御,也會導致慢性炎癥。本書針對現代人工作壓力大、炎癥多發的情況,介紹了如何通過飲食療法預防炎癥的發生。內容分為四部分,分別為:炎癥的起源、飲食的必修課、飲食的選修課、飲食法則等,本書主要內容為作者的專欄文章,通過介紹科學、合理飲食改變健
本書主要分為三個章節:第一章主要是病根秘穴埋線針療的應用,有二十八個組穴應用。第二章是埋線醫生臨床經驗和典型病案分享,介紹了30名埋線醫生的埋線臨床經驗和典型病案。具體病案有運用病根埋線治療卵巢囊腫、早衰證、子宮脫垂的;有運用病根埋線結合針灸治療帕金森綜合征的;有運用病根埋線結合其他療法治療乳腺癌、肺癌康復治療的等。第三章是對埋線醫生涉及的病案進行分析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