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文學化的筆法所寫的“每期話題”文章,活潑且富有生機。“評論:蟬語蛩音”,系作者對當地文學、文史、影視、民間文藝等方面作品、書籍的評論。“序跋:荊冠芒鞋”,系作者多年來為當地文學、書法、攝影、新聞、民間文藝等領域的書籍所寫的序言、跋語或后記之類,體現了作者對各文藝門類的認知、對地域文化的理解和對基層作者的扶掖。
1975年,陳顧遠先生80壽辰(實歲79)之際,友人弟子合議發起祝壽活動,并編輯《雙晴室法律文章選集》以為紀念。陳先生本人亦親撰《回顧與遠瞻――八十述懷》以為序。1982年即陳先生逝世次年始為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印行,本卷是其選集的第三卷。本卷基本是陳顧遠先生為《建設雜志》所寫的散文。舉凡哲理、法學、史學、美學、時事皆有論述。各篇莊諧雜陳,寓大于微,幽默中有真理,并道盡人生。
《滿天云錦:宗璞經典散文》精選當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得主宗璞的散文代表作六十余篇,分山溪漫筆云在青天仙蹤何處書當快意四小輯。書寫了六十多年來的人生經歷和生命體驗:勾勒旅行足跡,記錄燕園生活,追憶知交故舊,緬懷長輩親人,總結讀書寫作。文字明朗而有含蓄,流暢而有余韻,體現了作家深厚的學養和充滿慧性的感悟,帶給我們力量和撫慰的同時,將我們引入更加高遠的境地。
《域外古城》是2018中國非遺年度人物馮驥才先生的一部文化散文合集,同期出版的還有一本《域外古藝》。兩本書都是從全球性視角關注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體現了作者對文化遺產保護這一世界性問題的思考。《域外古城》收錄與美國、英國、法國、意大利、奧地利、捷克、芬蘭和日本等國古城、古建筑、名人故居等保護工作有關的游記三十三篇,展現了各國在文化遺產保護方面的具體措施及取得的豐富經驗。
《域外古藝》是2018中國非遺年度人物馮驥才先生的一部文化散文合集,同期出版的還有一本《域外古城》。兩本書都是從全球性視角關注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體現了作者對文化遺產保護這一世界性問題的思考。《域外古藝》收錄與英國、美國、法國、意大利、奧地利、德國、俄羅斯和日本等國與傳統技藝及傳統技藝保護者相關的游記三十二篇,多角度展現了世界各國的傳統技藝、傳統民俗及傳統技藝保護方面取得的成果及面臨的困惑。
《我愛問連岳8》收錄連岳2020秋到2021年春的82個精華案例,根據主題分欄目,方便檢索,逐一解決中青年人常見的困惑,如:編制迷信怎么破?什么樣的人不缺工作?遇人不淑如何自救?談錢還是談感情?孩子、房子,家務與財務,親情與愛情,剪不斷、理不清。親密關系危機、心理危機、健康危機……人生必經的坎,幾人能如履平地?每天睡前讀一篇,用好觀念,掃清胸中迷霧;用好思路,開辟清凈天地。
《老旦》是朱佩君的散文新作集,內容大多與秦腔有關。尤其對作者在陜西戲曲研究院工作時所扮演的老旦一角色做了深入細致的解說和描繪,同時寫出不少生動有趣,感人的故事。書中所收文章發曾表于各類文學報刊及網站。散文寫出了秦腔藝術行當中的酸甜苦辣,寫出了戲曲人熱愛戲曲追求藝術的真摯情感。作品充滿濃郁的陜西地域特色,方言口語的巧妙運用,生動感人的細節,為文章增添特色。作者系中國藝術研究院發行部主任,中國散文學會副秘書長,第八屆冰心散文獎獲得者。
書稿是一部紀實散文,共收入100余篇的隨筆、雜文等。作者通過對自己多年來生活經歷的記述,表達了自己關于學習、工作與生活的所思所感。內容豐富,文風質樸,敘事抒情與生活緊密相連,情感真摯,具有一定的感染力,是一部可讀性強的散文作品。
本書是一部關于琴人、琴論、琴事的隨筆散文和琴論考證集合。全書分為: 竹山琴話、竹山琴論、竹山藝事、古琴信札四部分, 53篇文章。第一部分: 竹山琴話, 作者以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切入, 闡釋自己對琴、人生所想、所感及所悟。第二部分: 竹山琴論, 作者將多年琴學古籍的整理、研究、勘誤成果集合成章, 為古琴研究提供考證。第三部分: 竹山藝事, 是作者發起的間雨琴禪社、竹林藝術季、知生堂語境實驗室等藝術組織及活動的編錄記述。第四部分: 古琴信札, 是作者將自身的琴道感悟寄于風霜雨雪、春夏秋冬,
本書是一部關于東北民間工匠的人物散文集。作者將目光聚焦于黑土地上的勞動人民,整理總結不同行當的業態生活,通過50篇優美散文以流暢優美的文字為我們生動呈現了往昔甚至直到今天仍存在著的50種民間匠人的工作與生活狀態。這些曾經活躍在民間的手藝人包括秤匠、傘匠、成衣匠、畫匠、塾師匠等,他們與人民群眾的生活密不可分,既方便了普通人的生活、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也承載著普通勞動者和中華傳統手工業的獨特智慧。過去的工匠藝人早已消逝在歷史的塵埃中,但他們的高超技藝和精益求精、不斷創新的工匠精神對于新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