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啟發(fā)孩子思考愛是什么的繪本。愛是什么呢?可能就算你讀過這本書后,也不能確定已經(jīng)找到了答案。愛,看不見也摸不著,但是打開心扉,就會在身旁找到。人生路漫漫,我們一邊前行,一邊思考和尋找關(guān)于愛的答案。讀過這本書后,感覺那個好像是答案的東西大概就隱藏在愛的行為里面吧。
這是一本有關(guān)心靈創(chuàng)傷的哲思繪本。心靈的創(chuàng)傷是看不見也摸不著的,但如果心靈產(chǎn)生了創(chuàng)傷,將是件可怕的事情。書中創(chuàng)造了一個會說話、能看到心靈創(chuàng)傷的創(chuàng)可貼的形象,希望有人心靈受傷的時候,能夠遇到他的心靈創(chuàng)可貼。也希望讀過這本書的人會成為敷在朋友們心靈傷口上的創(chuàng)可貼。
爺爺去世了,但看到他的時候,我感覺他像是睡著了一樣。爺爺?shù)脑岫Y上,所有親戚們集聚一堂,大多數(shù)人并沒有哭泣,而是在回憶爺爺生前的點點滴滴。爺爺?shù)倪z體被燒成了骨灰,我感覺到爺爺不在這里了。但爺爺去了哪里呢?當我看到照相機拍下的爺爺?shù)拿婵祝牭戒浵駲C里爺爺?shù)穆曇簦腋杏X爺爺還在。我想是因為爺爺?shù)哪芰窟留在這個世界上吧。如果即使肉體死去,但我們的能量依然繼續(xù)存在的話,死亡似乎也就不那么恐怖了。
打開久違了的書房窗戶, 我在窗邊的書桌前坐下來, 窗外是個不大的院子, 一縷縷陽光從雜木叢繁茂的枝葉間透進來,又落到地上, 真是美啊!我出神地望著它,注視著它, 怎么都不覺得厭倦。 它們就像微小的生命碎片, 一片片晃動著,搖曳著, 互相照耀著,竊竊私語著。 渺小生命的薈萃、渺小生命的模樣、渺小生命的絨毯, 這世上或許有許許多多的形容, 但眼前搖曳在地下的才是最棒的。 渺小生命的樂章, 這一脫口而出的詞匯就是最好的詮釋了吧。 想到它的瞬間,我自然而然就想到了自己, 原來我也想活著。<
一年級的新老師,既擔心孩子們不喜歡自己,又害怕自己不了解孩子們。其實孩子們也對新老師充滿了陌生和好奇。如何相互適應(yīng),對于老師和孩子們而言都是人生路上所面臨的一個新問題。一次結(jié)伴郊游,一場突如其來的雨,一把弄丟的雨傘,讓老師和孩子們都敞開了心扉……
這是一部虛實交織的書信體作品,一部情書集。作者以第一人稱,在2018年初到2020年末的三年時間,寫就86封情書,收信人均為她虛實結(jié)合創(chuàng)造的原型人物 。這86封信中,隱藏著一段深情往事,沉浸式的閱讀令讀者重新分辨出我們暌違已久的摯愛真情。但這些并非是一位女性向戀人傾訴情感與思戀的普通情書,而是一位遺世獨立的當代女性,向已經(jīng)離她而去的“天真的、義無反顧的青春”的精神戀人,娓娓道來自己的情感與精神成長史。其中有濃烈純粹的愛,有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的北京風(fēng)情,有對愛、對人性、對終極意義的探索,有對文學(xué)與
本書是日本民藝之父柳宗悅先生民藝三部曲《民與美》《茶與美》《物與美》中的第一部,是體現(xiàn)作者民藝學(xué)思想的核心著作。他在書中談到:提到美,人們往往會聯(lián)想到天才。然而在美的歷史上,無名工匠們卻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柳宗悅先生以民藝學(xué)為理論基點,在肯定天才的同時,提示人們將追尋美的目光從天才身上轉(zhuǎn)向看似無奇又意味深遠的平凡生活中。他站在美學(xué)的高度上闡釋了民與美的深厚淵源,從民藝的含義、民藝品的特點、民藝與農(nóng)民藝術(shù)的區(qū)別等方面對民藝問題進行了全面且細致的分析,道出了民藝之精神和民藝中的美。柳宗悅先生的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