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馬克思主義是近百年來對中國社會產生最重要影響的外國思想理論。本書主要整理匯編了19031906年間,在中國介紹、翻譯、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期刊雜志等文獻,并整理錄入為現代文本。本書收錄的文獻資料包括《社會主義神髓》《新社會之理論》《二十世紀之巨靈托辣斯》《論俄羅斯虛無黨》《發刊詞》《德意志社會革命家小(列)傳》《論社會革命當與政治革命并行》《萬國社會黨大會略史》《社會主義史大綱》,文獻來源有《東方雜志》《浙江潮》《新民叢報》《民報》等。 通過對珍貴文獻資料的整理,本書考察了馬克思主
內容簡介: 馬克思主義是近百年來對中國社會產生最重要影響的外國思想理論。本卷圖書主要整理匯編了19061907年間,在中國介紹、翻譯、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期刊雜志等文獻,并整理錄入為現代文本。本書收錄的文獻資料包括《無政府黨與革命黨之說明》《社會革命果為今日中國所必要乎》《無政府主義與社會主義》《新世紀叢書》(第一集)和《告非難民生主義者》,每篇包括文獻簡介、簡體錄入文字和文獻原文圖片三部分。文獻來源有《新民叢報》《民報》《新世紀叢書》等。 本書通過對珍貴文獻資料的整理,考察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
內容簡介: 本卷摘錄了《天義》《東方雜志》兩份刊物文章共38篇。《天義》為早期婦女刊物之一。創刊于1907年5月,半月刊,停刊于1908年1月。該刊以破壞固有之社會,實行人類之平等為宗旨,內容以提倡女界革命、爭取婦女權利為主,同時宣傳民主政治、經濟發展等方面。該刊所刊發的《人類均力說》《無政府主義之平等觀》《西漢社會主義學發達考》《歐洲無政府黨宗旨匯錄》《論俄國革命與虛無主義之區別》《未來社會生產之方法及手段》《社會主義史大綱》等文章,介紹了包括馬克思主義在內的當時的一些社會先進思想;19
書稿主要整理匯編了19121914年間,在中國介紹、翻譯、傳播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期刊雜志等文獻,包括:翻譯著作《泰西民法志》(1912)、期刊《社會世界》(1912)、期刊《新世界》(1912)、期刊《社會》(1912)、著作《師復文存》(1914)中的多篇文章。全書通過對珍貴文獻資料的整理,并由作者標點、斷句,還原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過程中的討論、譯介、闡釋和普及的方式、方法和途徑,展示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和譯介的歷史和經過。
本書分別從中國式現代化與現代化發展的中國經驗、中國式現代化與格魯吉亞發展新機遇、中國式現代化與中國社會發展經驗、中國式現代化與中國經濟發展經驗四個方面展開, 如同一幅精謹細膩的絲路工筆畫, 涉及中國式現代化與現代化話語體系的構建、現代化視域下的“一帶一路”建設與歐亞地區治理、中國式現代化與中國全球治理新主張、中國式現代化與人民現代化美好生活的構建、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文明新形態的理論闡釋, 以及 “一帶一路”倡議和格魯吉亞的前景、中國式現代化和社會發展對格魯吉亞的影響等內容。
當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總體研究“重材料堆積,輕理論分析”“對理論的熱點問題關注較多,而對基礎理論研究關注較少”,這些不足導致了涉及學科發展的內涵等問題很少有人關注,不利于學科的長久發展。本書秉承的“元理論方法視域下”旨在研究方法層面實現創新和突破,增強元理論研究的方法自覺是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創新研究的根本出路。本書的研究對象是元理論方法視域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問題。元理論研究以現有研究為基礎,反思理論的基本前提、構成要素和論證結構,本書緊扣元理論研究的邏輯形式,本本書研究緊緊圍繞“
本書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發展理念有關論述為依據,以歷史研究為基礎,以五大發展理念為主體,著眼全面性、思想性、現實性、知識性、可讀性要求,對五大發展理念作出較為詳盡、深入、準確的解讀。 第一部分是第一章到第三章從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傳統文化、西方發展理念分析新發展理念的理論依據。第二部分是第四章和第五章,分析了新發展理念的內涵。第三部分是第六章和第七章,分析了新發展理念提出的時代背景。第四部分是第八章到十二章分析了從五個角度深度分析新發展理念。第五部分是第十三章,分析了完整、準確、全面貫
本書系“馬克思主義理論學位點培優培育”系列叢書之一種,立足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發展歷程,系統闡述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邏輯與中國現代化發展規律間的關系,揭示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生成邏輯。內容主要分為四大篇,分別為:第一篇:中國革命與中國式現代化的政治奠基、第二篇: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制度奠基、第三篇: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開辟、第四篇: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創造性拓展。全書具有一定的理論深度。
本書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基礎,理論聯系實際,歷史分析與比較分析相結合,闡明共享發展理念的法理基礎,考察共享發展理念與我國法治建設的互動變遷史,總結西方福利國家法制的經驗教訓及其對共享發展理念實現的啟示,分析通過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實現共享發展理念的歷史必然性和政治必要性,為共享發展理念的法治實現設計路線圖。本書將共享發展理念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和實踐進行交叉融合研究,拓展了新發展理念研究的學科視野和研究范式,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
本書基于價值論的研究視域,對以人民為中心的理論與實踐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研究。本書從理論邏輯、歷史邏輯、現實邏輯等維度分析了以人民為中心價值論的生成,分析了以人民為中心所蘊含的以人民地位為中心的價值主體論、以人民發展為中心的價值目的論、以人民利益為中心的價值標準論、以人民事業為中心的價值功能論、以人民實踐為中心的價值實現論,闡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要始終尊重人民主體地位,著力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牢牢堅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緊緊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闡明人民群眾的實踐是價值實現的中介和動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