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部歷史學術著作,從生態文明角度對“我們是誰”“我們從哪里來”“我們要去哪里”這些問題提供了新的解讀。作者馬克·伯特尼斯認為不應該將自然史和人類史截然分開,人類文明的發展和自然界的演化從來不是各不相干的,人類文明和自然界的生態息息相關。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人類活動已經影響到了全球生態的方方面面,人類活動之于自然界連鎖反應的分量已經越來越重,因此人類文明的發展需要注重生態內涵,并且共同行動起來,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本書闡述人類文明史的學術角度較為新穎,突破了慣常的歷史研究路徑,具有較高的
本書聚焦于遙感云計算的生態大數據平臺技術前沿,從理論、方法、實踐三個方面進行系統的闡述,首先介紹了基于遙感云計算的生態大數據平臺的背景、基本概念與原理;其次介紹了基于遙感云計算的生態大數據平臺的數據、方法與關鍵技術;最后介紹了基于遙感云計算的生態大數據平臺在土地覆蓋和土地利用信息提取及生態學應用的最新進展,并提供了基于遙感云計算的甘南州生態大數據平臺案例。
本書基于衛星遙感、基礎地理信息,以及新浪微博、騰訊定位和百度遷徙等多源地理大數據,采用大數據時序分析、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GIS空間分析和時空統計分析等手段,開展青藏高原現代人類活動的時空模式及人類潮汐式旅游與商業活動對生態環境壓力與影響的系統性研究。主要內容包括:青藏高原人群動態分布及節日響應、青藏高原人類活動的節律模式解析、青藏高原人群移動的時空模式挖掘、青藏高原空間語義認知與旅游活動分析、青藏高原數字足跡與生態環境應用和青藏高原典型區域生態環境質量的演化分析等。
本書內容豐富,包括了生態文明概述、生態文明思想、生物多樣性與生態文明、林業與生態文明、森林生態旅游及康養與生態文明、美麗鄉村與生態文明、環境污染治理與生態文明、生態文明建設的生態法治保障、生態文明建設的偉大成就九個方面。與其他生態文明教材相比,此書更貼近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實際,更適合高職院校生態文明教育教學的需要。本書是一本科普讀物,既具有思想性、科學性、知識性,又兼有實踐性、可讀性,可以作為從事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環境保護等工作的朋友們學習的參考書。
隨著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斷推進,環境權益保障愈來愈成為環境政治學、環境倫理學、環境社會學、環境法學等學科共同關注的問題。本書主要基于環境正義的視角,探討了環境權益保障的理論基礎,基于翔實的調研資料和典型案例,梳理了我國環境權益保障的基本狀況,總結了國際社會環境權益保障的基本經驗,基于制度哲學的考量,對我國環境權益保障制度體系建設進行了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