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飛行員情境意識”這一國內外航空工效學領域研究熱點,系統性地闡述了飛行員情境意識研究的基礎理論與最新進展,專著研究內容包括:飛行員情境意識的基本內涵與關鍵影響因素,定性化與定量化認知建模方法,主觀/績效/生理實驗測量方法,以及面向人機界面設計與人員溝通訓練的典型工程應用案例。專著內容覆蓋了個體情境意識、團隊情境意識、系統情境意識三個層面,可為飛機人機界面工效學評價、飛機人機界面優化設計、飛行員選拔與訓練等重要工程應用領域提供理論依據與技術方法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氣象學基礎理論、航空天氣基本特征和影響、我國航空氣象服務體系、航空氣象服務方式方法、航空氣象保障技術和航空氣象資料等。全書共分十章:第一至七章主要介紹氣象學基礎理論、航空天氣基本特征和影響以及航空氣候概況,第八至十章主要介紹我國航空氣象業務運行狀況、航空氣象服務保障技術、常規天氣資料及航空氣象資料。通過本書的學習,可使讀者較為全面地了解航空氣象基礎理論知識以及航空氣象保障相關知識和技術。
《動力學系統穩定性與可達性分析及在結冰飛機中的應用》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是動力學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達性分析,主要論述動力學系統的穩定性分析方法、穩定域計算方法、可達性分析方法和可達集計算方法;二是動力學系統穩定性和可達性分析技術在結冰飛機中的應用,主要論述結冰飛機的建模方法、穩定域分析方法、飛行安全邊界分析、安全預警與操縱指引。
本書介紹了1950年至2000年間美國海軍航空兵安全方面的演進過程,重點講解了海軍航空兵的事故率是如何從50年代的平均每天兩起重大事故,降低到每10萬飛行小時低于一次事故的(事故率減低了99%)。本書主要面向從事海軍航空業務的科研人員、飛行員、機務人員、場站保障人員與飛行管理人員等,對空軍與民航界的相關人員也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本書系統地綜述了國內外航空心理學領域的科研進展和實際應用。從飛行員、空中交通管制員、機務維護人員等航空從業關鍵人員入手,介紹了心理選拔與勝任力評估、心理健康監測與維護,及基于員工支持計劃(EAP)的對應措施;論述了從業人員容易發生的疲勞、應激、空間定向及飛行錯覺問題;基于大量行為科學及神經生理研究,闡明了作業過程中的注意力分配和情境意識維持機制;從人-機系統角度分析了人機工效的設計與評估方法,展望了未來新型人機交互方式。全書內容豐富,立足航空安全,緊扣心理特征,聚焦研究前沿,適應當前航空快速發展
國際民航組織在2020年底進行了ICAO Doc8168修訂,2019年發布了第四版9613文件,中國民航也在近年來發布了機場運行標準制定、PBN相關規范實施等咨詢通告,本次修訂依據國際新標準、規范來編寫。本教材共八章,包含三大部分內容:飛行程序發展及基本概念及設計參數,傳統飛行程序設計,基于性能導航飛行程序設計。傳統與PBN飛行程序設計包含飛行程序各個階段的設計準則與方法,包括離場程序設計、進場程序設計、復飛程序設計、非經密進近程序設計、精密進近程序設計以及等待程序設計。
本書是飛行技術專業新工科系列教材。本書共包括6章,介紹了飛行模擬設備的用途和等級分類、常用模擬飛行教學軟件的使用方法、初教機儀表面板、常見的飛行程序、基本飛行操縱和注意力分配、正常操作程序等。
雖然過去三十年間航空業致命事故發生的次數已大大減少,在安全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但是其風險調查模型依然是線性的,必須開發新的調查方法,如基于網絡的模型。這本書所提供的信息網絡研究方法是更好地理解、分析、設計和評價目前航空領域中人——系統集成復雜性的關鍵所在。
本書為民用航空器維修基礎系列教材之一,全書分上下兩篇。上篇介紹人為因素,分5章,內容包括: 緒論、人為因素基本理論及模型、人的行為表現和局限性、影響工作表現的因素和維修差錯管理工具。 下篇介紹了航空法規,分7章,內容包括: 法規框架、初始適航管理、維修和改裝一般規則、民用航空器維修單位合格審定規定、民用航空器維修人員*管理規則、民用航空器維修培訓機構合格審定規定、民用航空器運行維修要求。 本書可作為CCAR147部維修培訓機構的培訓教材或參考教材,也適合于具有一定基礎的航空維修專業人員自學。
《航空氣象學》融合了航空氣象學基礎理論、我國航空氣象服務體系及編者對航空氣象未來發展的理解,參照我國現行有效航空氣象規章及規范性文件編寫而成。采用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相結合的方式,既闡述了各種氣象要素、天氣現象和天氣系統對航空活動的影響及其與航空活動的關系等基礎理論,又涵蓋了航空氣象服務方式方法、航空氣象保障技術和航空氣象資料運用等實踐技能。《航空氣象學》共分九章:第一至第六章主要介紹航空氣象學基礎理論和氣象條件對航空活動的影響,第七章至第九章主要介紹我國航空氣象業務運行狀況、航空氣象服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