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與一位執業幾十年的精神分析師的對談,按照職業發展順序,探討和審視了精神分析師職業生涯中所遇到的典型問題如患者對分析師不回應的憤怒、分析工作中的性誘惑等倫理問題、分析師作為普通人在治療工作中如何自洽、如何判斷患者的可分析和不可分析、分析治療應該何時結束等,對精神分析的臨床治療具有很好的反思意義和借鑒提高價值,同時可以幫助第三視角的大眾更深入地了解精神分析的治療原理,以及更科學地理解其作用、難點和潛意識/移情等概念。
奧格登是國際公認的當今最具創造性的分析思想家之一,本書是奧格登本人重要的的一本論文集,探討了精神分析思想的一些前言問題,分析了心理治療師在治療過程中的一些體驗,包括對外部世界的一些思考,強迫性沉思、白日夢、精神不集中等主題的思考,尤其他在本書中首次提出的征服性第三方是在投射性認同研究方面最大膽的創新之作,也可以說是奧格登本人對精神分析技術構想最重要的貢獻之一。本書探討的問題對指導治療師的治療過程尤其重要。
《助人技術:探索、領悟、行動三階段模式》(第5版)作為心理咨詢領域的暢銷書,根據希爾教授的“探索—領悟—行動”三階段模式,提出了一種將當事人中心理論、精神分析理論以及認知行為理論整合起來的方法,在此基礎上指導來訪者探索他們的想法和感受,發現適應不良的想法和行為的根源和后果,并依此采取行動,創造積極的長期變化。 本書將作者豐富的臨床和課堂經驗整合成一本易于閱讀的助人過程指南。學習本書,讀者不僅能夠了解三階段模式背后的理論原理、掌握助人過程的基本臨床技能,還能夠批判性地思考助人過程以及運用哪
這本書里有很多人想要了解的問題:心理咨詢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咨詢師有什么傾聽與引導的技巧?咨詢師與來訪者看待問題的角度有何不同?咨詢師如何發現來訪者自己意識不到的問題?又是如何用簡單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提供創造性的思路,讓人豁然開朗、與自己和解的?好起來的標準是什么,被治愈的感覺又是怎樣的?作者凝練超過50年的臨床經驗,把心理咨詢和精神分析之所以發揮作用的精髓,向我們娓娓道來,這個過程就好像分析師潛入來訪者的內心世界,又重新浮出水面,告訴來訪者
《研究方法、設計與分析》(第13版)通俗易懂地介紹了行為科學研究(尤其是心理學)的各種實驗和非實驗方法及其基本原則。每一章都圍繞研究過程中的特定步驟詳細描述。全書尤其注重對因果推斷的探討,以此為基礎拆解各種研究設計背后的邏輯。本書為實驗研究和非實驗定量研究提供了手把手的教學指導。此外還介紹了質性研究方法,如個案研究和現象學研究,以及混合方法研究。全書在詳細探討各種研究方法的同時,還涵蓋了數據的統計與分析方法,以及如何撰寫和發表研究報告。
動機式訪談作為治療心理問題的有力工具,發展勢頭正猛。這本權威的操作指南已經幫助成千上萬的臨床醫生解決來訪者的矛盾心理,并動員他們的能量和個人資源做出改變。各章的作者都是那個領域的權威專家,他們提出了在各領域內應用動機式訪談的最先進策略。這些領域包括焦慮、抑郁、創傷后應激障礙、自殺意念、強迫癥、飲食障礙、問題賭博、家庭暴力、青少年戒煙、成癮等。每章都提供了使用動機式訪談的基本原理,展示了它是如何與其他治療方法相結合的,并討論了在這個領域內實施動機式訪談的挑戰、潛在解決方案、臨床實踐和研究的重
本書是對分析性存在和來訪者-分析師相互聯系的基本維度進行的深刻探索,它為擴展精神分析治療的范圍和處理一些困難的治療情況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埃舍爾全身心地投入到來訪者的體驗世界和展開分析的過程中。她和來訪者一起經歷了黑洞、分離、死亡、困倦、石化、沉默、渴望、變態的深度和心靈感應夢的謎題,同時經歷了來訪者-分析師合二為一的出現,以及它的挑戰和神秘。利用溫尼科特的遺作和比昂的晚期作品,超越了主體間性分析概念,見證了來訪者-分析師的相互聯系,埃舍爾提供了她自己對一體或存在于一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的團體,比如學習小組、讀書會、成長營、非營利組織、政治組織、團隊、企事業單位等,人們起初懷著飽滿的熱情加入團體中,想獲得知識、技能或者心理的成長,而團體在不知不覺中發展出了特定的團體文化、影響力和問題,但團體中發生的事情往往讓參與者失望或震驚。 這是一本關于參與團體的個人如何保護自己免受群體生活的最糟糕方面影響的書,這本書的很多例子都取自治療性社區中出現的小群體、大群體和多群體系統的財富。作者借鑒了其他團體動力學方面的著作,尤其是比昂、杰奎斯、門齊斯·萊思等,他的獨特
本書分為喪失的相關理論和臨床應用、夫妻和家庭中的喪失:理論和實踐兩部分。具體內容包括:精神分析視角下的喪失及其對夫妻和家庭的影響;聯結理論和客體關系理論:一種適用于憂郁癥夫妻的強化技術;評估和闡述夫妻功能中未完成的喪失問題等。
本書是奧格登對心理學理論和實踐過程中一些基本概論的創造性理解的論文集。尤其是對威廉?費爾邦、溫尼科特、比昂、漢斯?羅耶瓦爾德等著名心理大師的一些經典觀點提出了自己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