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本有關考古學的經典暢銷書,被譯成幾十種文字,受到了全世界讀者的喜愛。C.W.策拉姆追尋著學者和冒險家的足跡,從歐洲來到中東,又轉至中美洲,帶領人們進入一個個考古學傳奇:施里曼發現特洛伊、卡特開啟圖坦卡蒙傳奇般的墓室、科爾德維挖出巴比倫城、湯普森潛水尋找瑪雅寶藏,商博良破譯埃及象形文字……讀者們宛如身臨其境,親歷這些湮沒已久的世界被揭開神秘面紗的過程。《神祇、陵墓與學者》首次出版于1949年。邁入21世紀以后,為了滿足讀者的需求,德國羅沃爾特出版社對該書進行了徹底修訂,補錄考古學
本書通過對考古學推翻的諸多中國歷史知識系統的梳理,用確鑿的考古發現結合歷史文獻,對其中的每個歷史事件都做了詳盡的敘述和說明,并分析了其中各個歷史事件在文獻記載中出錯,以及為什么會出錯等情況。
本書對“軍事考古學”的概念、研究對象、理論與方法,以及古代軍事遺跡、古代軍事遺物、軍事文化遺存的保護與文化遺產規劃等進行了全面闡述。提出軍事考古學這一概念,是古代戰爭遺存和軍事內容豐富性的訴求與學術發展的必然。創建軍事考古學作為考古學的分支學科是作者20世紀90年代的倡導。其站位考古學日益進步的前沿,并順應國際范圍內交叉學科蓬勃而興的大勢,具有引領性意義。目前國內高校已見軍事方面內容的課程涉及,歐洲一些國家開設有軍事考古課。
為增進國內考古界與世界考古學界的信息交流,推動中國世界考古相關學科的建設,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中國-中亞人類環境"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合作編輯出版《世界考古研究動態》。本出版物刊載世界考古,包括文化遺產、科技考古、文字考古、藝術史等相關研究的論文和綜述,另辟書評、專題討論、經典論文翻譯、文摘、通訊等專欄。今后也計劃出版有關主題的專輯。本出版物刊發論文實行雙向匿名審稿,以提高稿件的質量;可以有書評和對書評的回應,提倡學術爭論,培養學術討論公開、平和的氛圍。本出版物面向國內外中文讀者。
本書為“人文社會科學是什么”叢書新品種。 全書從考古學是怎么來的、考古學何以可能、考古學在做什么、考古學與你我四個部分講述考古學學科的簡史、內容、實踐與應用等方面,深入淺出、簡明扼要地向公眾普及了考古學這門學科,既通俗易懂,又能反映考古學的基本理論和學科價值,是一部優秀的學科普及讀物。為初學者、非專業讀者普及考古學的基本原理、關鍵方法、主要問題、重要事實,全書文筆流暢,學識廣博,具有可讀性和國際視野。
人類的演化發展是學術界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人類的生物表型特征受先天遺傳基因、基因表達和后天成長環境的綜合影響。 本書以考古出土人骨材料為出發點,論證了以黃河中下游地區為中心的中國腹心地區從舊石器時代的化石人群到明清時期古代人群的骨骼(主要是顱骨)遺傳表型特征。研究表明,該地區亞洲蒙古人群體質因素從北京猿人一直到現代人保持了穩定的傳承。最早在舊石器時代中期出現了少量類似尼安德特人的外來體質因素。新石器時代亞洲蒙古人群“古中原類型”體質因素一直占據主流。最先在仰韶文化中期的鑄鼎原西坡、姜家梁等地出現
本書收錄了2019年“盤龍城與長江文明國際學術研討會”參會學者的論文21篇。內容涉及盤龍城遺址的發現與研究、盤龍城與中原等不同地區文化的關聯及遺址博物館陳列展覽等相關方面,代表了該領域研究的較高水平。這些成果對于推進夏商時期考古與歷史學研究,促進盤龍城遺址考古研究、保護利用、展示陳列工作,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