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集了威廉·詹姆士1906年在美國波士頓羅威爾學院和1907年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講演的講稿。
全書共七講,包括:哲學現(xiàn)存的兩難選擇、實用主義的意義、對形而上學問題的實用主義的思考、一與多、實用主義與常識、實用主義的真理觀、實用主義與人本主義和實用主義與宗教。在這部著作中,詹姆士把實際結果作為判斷真理的工具,而且把它推廣到道德和宗教領域中。詹姆士認為,判定真理的標準不是原則、范疇和必需的假定,而是收獲、效果和事實。
實用主義是美國土壤里生出的、影
這本書收集了托馬斯·內(nèi)格爾近年來對一些基本話題的哲學思考:倫理學、道德心理學、科學與宗教、死亡、大屠殺和心靈的形而上學。書中討論的哲學家包括彼得·辛格、阿爾文·普蘭廷加、克里斯汀·科斯加德、托尼·朱特、伊麗莎白·安斯科姆、菲利帕·富特、艾里斯·默多克、T. M. 斯坎倫、羅納德·德沃金、塞繆爾·舍夫勒、丹尼爾·卡尼曼、喬納森·海特、約書亞·格林和丹尼爾·丹尼特。內(nèi)格爾始終捍衛(wèi)道德真理的現(xiàn)實主義解釋,并抵制將倫理學納入心理學和進化理論的簡化嘗試。他還捍衛(wèi)道德內(nèi)容的多元概念與功利主義相對立
洛采生前著有兩部《形而上學》,在1841年的《形而上學》中,洛采初步構建了一個由“存有論”、“現(xiàn)象論”與“范疇論”構成的形而上學。1879年的《形而上學》則在結構上做出了重大調(diào)整:由“本體論”、“宇宙論”與“心理學”三大部分構成。這三大部分從總體上看都是在為價值奠定形而上學基礎,即本體論基礎、宇宙論基礎和心理學基礎。在價值本體論基礎的設置上,洛采廢除了自古希臘哲學以來一直處于支配地位的存在概念,認為價值的實質(zhì)在于它的有效性,而有效性的基礎不是存在而是觀念。在價值的宇宙論基礎的設置上,洛采著力解決
《真理的意義》是威廉·詹姆士于1909年出版的一部哲學論文集。它是《實用主義》的續(xù)篇,也是一部實用主義的經(jīng)典著作。其中六篇文章是直接針對伯特蘭·羅素和其他人對實用主義的批評而撰寫的,以回應那些關于他是真理問題上的相對主義者、懷疑主義者或不可知論者的指責。詹姆士在這部著作中申明了他在認識論上的實在論立場,為實用主義的真理觀進行澄清和辯護,同時也是對實用主義真理觀的一個拓展。與此同時,詹姆士在這部著作中通過批評哲學中的理性主義先驗傳統(tǒng),并借助實用主義的真理觀念,為他的徹底經(jīng)驗主義學說掃清了
本書收錄了英國著名哲學家羅素1904年至1913年間發(fā)表的一些重要的論文,反映了羅素哲學思想發(fā)展十分關鍵的節(jié)點。根據(jù)羅素討論的哲學問題的情況,書中分部分收錄有,羅素批評邁農(nóng)的一些文章,關于摹狀詞理論的一些論文,關于類和悖論方面的論文,關于數(shù)學哲學和邏輯哲學方面的一些論文,以及蘇格蘭邏輯學家麥科爾對于羅素的一些評論。這些論文所涉及的是分析哲學中受到廣泛關注,得到廣泛討論的論題,羅素對這些問題的討論是極其重要的,是其對分析哲學做的重要貢獻之一。
心身關系問題是一個古老而又年輕的問題,說它古老,是因為它可以追溯到哲學產(chǎn)生以前人們在思考身體和靈魂的關系時,這個問題就算出現(xiàn)了;說它年輕,是因為到今天為止,我們對它的研究仍然算不上成熟。人類對這個問題的探討,不僅在哲學領域產(chǎn)生了實體二元論、屬性二元論,以及還原論、非還原論等理論模型,還在科學領域產(chǎn)生了心理學、神經(jīng)科學、認知科學、人工智能等學科和研究方向。
本書的研究對象是心身關系和心理因果,以心理因果的排他性困境為載體和線索,將心理因果問題的實質(zhì)歸結為我們應該接受何種心身關系
間隙是有意識的決定和行動的特征,理性只能在間隙中發(fā)揮作用;理解行動中的理性,關鍵是理解間隙與向上適應指向的關系.約翰·塞爾界定了實踐理性經(jīng)典模型的六大主張,分析了它們?yōu)槭裁词清e誤的,并爭鋒相對地提出了他自己的實踐理性理論。他的一個核心觀點是只有非理性行為才由信念和欲望直接引起,例如,由癡迷或成癮而引起的行為。就理性行為而言,以信念和欲望的形式而出現(xiàn)的“原因”與以決定和行動的形式而出現(xiàn)的“結果”之間存在間隙。一是做出決定的理由與決定之間有間隙;二是決定與行動的開始之間有間隙;三是復雜行動
本書整合多種資源,創(chuàng)新生命教育的模式,通過多種渠道和途徑開展生命教育研究,整合家庭、學校和社會教育環(huán)境,建立危機干預機制,將大學生生命教育的開展融入大學生活躍的各個場域,推動大學生對自然生命的本質(zhì)化認知、對社會生命的體驗式融入和對精神生命的無限性追求。 全書就大學生生命教育的本體論、價值論、實踐論進行了闡述,論述了大學生生命教育的理論基礎,對大學生生命教育的現(xiàn)狀進行了實然考察,從理論和實踐基礎、構建原則和模式設計、模式運行分析和保障等方面對大學生生命教育創(chuàng)新模式的構建與運行進行總體闡
形而上學是研究何物存在及存在物之關聯(lián)的哲學領域。本書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形而上學這一迷人領域及其分支,涵蓋了存在、物質(zhì)、時間、可能性、因果關系、自由意志和社會本體論等主題。很多發(fā)人深思的哲學問題,如“自然規(guī)律決定了一切嗎”“時間在流逝嗎”“福爾摩斯存在嗎”等,都在書中得到了精彩的辨析,令讀者得以一窺哲學的堂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