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橫、縱兩個維度透視康有為的經學革新。橫向維度上,以歷時性的方式,對康氏經學革新的背景、動因、目標、過程、措施與結果進行充分揭示;縱向維度上,通過對比康有為經學與傳統經學的差異與共性,把握康氏經學的革命性所在。本書從重建經學的普遍主義為視角出發,以康有為的經學作為研究主體,將康有為的經學革新置于經學史與時代問題的雙重脈絡之中,從經學的性質、功用、歷史變遷及其所遭遇的問題著手,認識康有為經學改革的價值與意義、問題與局限,力圖對康有為一生學術進行貫通性、整體性的理解,尤其是對康有為學術
錢玄同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推行新文化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本書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深入討論錢玄同如何利用中國傳統學問中的經學、小學資源來建設五四思想革命、文學革命、漢字革命,整體性地展示錢玄同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獨立、獨特的歷史作用,并呈現新文學、新文化變革中的傳統內援力量。
本書為作者碩士學位論文。作為戊戌啟蒙思想家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康有為的平等思想、孔教思想,以及其在戊戌時期所提出的諸多變法策略,前人都已經有過頗多的著述。然而,對于康有為三世進化的變法理論,以及由此衍生出的虛君共和的改革策略,學界卻少有涉及。本文以康有為的變法理論當中所提及的三世進化論為考察線索,通過概念分析和文本細讀等方法,結合當時康有為所面對的中國長期以來所形成的復雜的社會結構,就康有為思想當中的三世進化及其虛君共和的變法策略等議題進行梳理、詮釋。
《簡讀魏源》一書講述了清代啟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魏源的生平經歷以及他思想學術的深遠影響。重點再現了一個鄉下書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交天下友,最終成了思想巨人的一生;還分析了《圣武記》《海國圖志》等著作對中國思想深遠的影響,以及他所提出的師夷長技以制夷主張的啟蒙性。
本書稿共分為八個章節,詳細介紹和闡述了嚴復豐富的人生經歷和深邃的思想觀點。全文從兩個方面展開:一方面,講述了嚴復的家庭環境、人際關系、事業起伏等與嚴復人生密接相關的人和事,并從嚴復個人的角度呈現時代的變遷
16、17世紀的科學革命和19世紀的生物進化學說所奠定的新的宇宙與人的觀念,構成了今天對宇宙與人的認知基礎。而宇宙與人觀念的新舊變遷又引動了包括宗教、倫理、美學、社會政治學說等諸領域的思想震蕩、觀念協商或革命。本書以近代中國的大思想家、國學大師章太炎之思想經歷為軸心,來輻射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初,跨越大西洋、太平洋的英語、日語、中文三個文化圈,涉及英、美、日、中四國,圍繞革新中的宇宙與人的觀念所牽動的宗教、倫理、社會政治學說、美學諸領域之思潮跌宕和交互影響。這是一部流動的人類精神的史
本書為章太炎嫡孫章念馳先生有關其祖父晚年經歷與學術的一部新著,詳細闡述了北上見張、吳中講學、遷居蘇州、講學辦刊、晚年生活,章太炎與抗戰、晚年學術、身后哀榮、晚年評價等九個方面。學界多關注中年以前尤其是辛亥革命之前的章太炎,而對于晚年章太炎了解不足。本書以1932年至其去世作為章太炎的晚年,結合章氏弟子的記錄和作者家中留存的記憶,較為全面地記述了章太炎的晚年,彌補了章學研究的一個薄弱環節,也為人們進一步研究章太炎的晚年提供了參考和借鑒。
本書系統梳理了嚴復在近現代倫理轉型中的具體貢獻,包括“天演”“國群”“民族自由”等理念激發的中國近現代新倫理思想。通過“嚴復倫理思想的時代特征”“天演論:新倫理建構的基石”“自強保種:近代‘民族’觀念下的倫理轉型”“自由:近代倫理的核心價值”“個體自由與民族解放的倫理抉擇”等章節的論述,認為嚴復從中國近代社會的實際情況出發,推動了中國近代倫理的轉型,成為中國新倫理的基石,調和了民族獨立與個體自由倫理觀念之間的矛盾,審時度勢地提出“國群自由”優先,以實現國家富強為最高倫理目標。
本書從方法論關鍵詞、節點問題新探、研究個案舉隅三個方面呈現作者對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基本議題的多年思考,涉及歷史學如何求真、中國近代轉型怎樣考察,中國近代思想文化演進的脈絡等問題。
《康有為國學人物研究》是一部以國學人物為視域對康有為的國學思想進行研究的學術著作。全書共二十章,首尾兩章從整體上解讀、詮釋康有為國學人物研究的緣起、宗旨、地位和價值,中間十八章依據康有為的思想邏輯從個案與比較兩個維度展示康有為的國學人物研究。大致說來,第一章、第二十章側重整日把握和宏觀研究,對于全面認識康有為的國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第二章至第十九章側重人物解讀和具體研究,其中的不少人物以及比較如楊朱、列子、劉歆、陸九淵與王守仁、孔子與釋迦等極富創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