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共分十章,分別為被誤解的佛教、悉達多的苦與自由、“緣起”的世界、生命流轉的秘密、世界是真實的嗎、不二與空、安心之道、誰控制了“我”、心的鍛煉、生死與涅槃,分別從一個佛學的基本觀念或實踐切入,如緣起、無我、禪修等,以此形成一張“游園指南圖”,使讀者能夠迅速地尋找到佛學思想的某些入口,以及這個“思想花園”里值得駐足觀看的某些核心景點。作者在講解時,一方面注意中國佛學本身的基本脈絡,另一方面又結合現代生活的體驗來觀照佛學,是一部適合現代人的佛學通識讀本。
大數據時代,互聯網場域宗教與情關涉當代宗教動態及國內國際新形勢,對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書以中國佛教的互聯網輿情治理為研究對象,從宗教學的質性分析范式、經濟學計量分析范式、社會學計算機建模范式、計算機科學人工智能數據驅動范式等多維路徑切入,探索宗教學在數字人文方向拓展交叉研究的路徑。
作為浙東四大叢林之一和近代臨濟宗中興祖庭,寧波七塔禪寺有著一千一百多年的悠久歷史,其古老程度甚至可與寧波城相比肩,是全國漢族地區佛教重點寺院。本書即是從寧波佛教史和七塔禪寺的發展、建置,以及其歷史上產生的高僧大德和寺廟文化等多個角度,介紹了這座千年古剎的前生與今世。
《簡讀玄奘》講述了佛門圣者玄奘法師的傳奇一生,道出了輝煌成就背后不為人知的艱辛與磨礪。五萬里的兼程,近二十年的游歷,少壯離鄉,歸已遲暮。從杖策孤征,到蜚聲異邦,玄奘法師的生前身后,都有哪些奇聞軼事,請閱讀此書。
本書在內容上接續前著《鈴木大拙說禪》,以日本人的自然觀為切入點,深入闡述自然與禪,自然與日本人及禪的相遇,由此產生出意味深長的文化景觀。 書中介紹了鈴木大拙的禪學觀及其歷史演變,對希望理解日本文化和藝術的背景下禪的概念的人是有價值的。將對禪的熱愛和日本文化最具代表性的那些方面——俳句、茶道、花道——融為一爐,日本這些具有悠久傳統的生活藝術,深深扎根于日本現代的生活之中,也使日本人以自然為伴,與自然為友,此書展示了何謂日本人的自然觀和藝術觀,它們與禪有著怎樣的互相聯系與互相成就。
他集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等造詣于一身,在多個領域,開中華燦爛文化藝術之先河;最終卻剃度出家,苦心向佛,精研律學,弘揚佛法,被佛門弟子奉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僧名弘一法師。本書精練概括了李叔同的一生,并向讀者展現出他在各個方面的偉大建樹和貢獻,語言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是讀者了解李叔同的指南之書。
大家精要·典藏版叢書簡介:
以近300位對人類文明有卓越貢獻的古今中外大家為對象,著重擷取與體現其思想精要。叢書作者
季羨林先生是國內外公認的佛教研究權威,一生對佛教研究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季羨林從語言學、社會學、歷史學等切入,修正了原來的很多假設,考證了佛教是間接傳進中國來的,對佛教的起源、流變、傳入中國等重要方面做了深入淺出、舉重若輕的分析。全書收錄了季羨林先生經典的佛教研究文章,旨在反映季羨林先生重要的佛學研究成果,呈現季羨林先生在佛教研究中體現的思想和文化觀。《季羨林談佛》這一冊主要為學術專著,內容多為季羨林先生經典的佛教研究文章。
浙江大學中華譯學館為弘揚翻譯精神,促進中外文明互學互鑒,鄭重推出“中華翻譯家代表性譯文庫”,該文庫有著明確的追求:展現中華翻譯家的經典譯文,塑造中華翻譯家的精神形象,深化翻譯之本質的認識。該文庫為開放性文庫,入選對象系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貢獻的翻譯家,每位翻譯家獨立成卷。本書是“中華翻譯家代表性譯文庫”之一,所選翻譯家為中國四大譯經家之一的玄奘大師。內容主要分為三大部分:導言、代表性譯文和譯事年表。第一部分為導言,包括玄奘身世、譯經歷程、佛典選譯介紹、緣由及其研究、譯典影響等重要內
肇始于印度的佛教東傳至中國,是人類文明交流互鑒進程中的重大事件,也是中華文明演進史的關鍵一環,“慈悲”即兩漢之際隨佛經漢譯進入中國文化的新知識、新觀念、新思想。佛教在中國化的進程中,與儒、道等中國本土思想文化不斷對話、調適和會通,最終成為中國文化有機組成部分。“慈悲”則融入中國人的精神底色,外化為中國人的生活世界和藝術世界。“慈悲”是開啟歷史中國意義世界的鑰匙,也是建構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磚石。本書立足于中國古代傳世文獻和中國境內文物遺存,從思想、制度、倫理、風俗等方面梳理專題,考察中國
該書為新儒家開宗大師熊十力先生代表作,作者援佛入儒,以《易經》為根基,改造唯識學,闡明其“體用不二”“即體即用”“即用即體”的哲學觀點,構建了“新唯識論”哲學體系,對現代新儒學和現代哲學有深遠的影響。全書有明宗、唯識、轉變、功能、成色上下、明心上下等共十章。本書為1953年的語體文壬辰刪定本《新唯識論》。 本次出版邀請熊十力得力弟子牟宗三(一代國學大師)其“私淑弟子”薛在君做通俗化導讀,又針對每個章節做開篇解讀,更易于讀者理解并讀懂本書。相較于其他版本,本版本做了大量注釋,有更詳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