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行為論》獲評2021年《法治周末》十大法治圖書,位居中國知網“高被引圖書TOP 1%(2019-2023)”榜單法學專著第13名,奠定了其在法學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本書源自《法律行為論》讀書會的精彩研討,由作者及其研究生以柏拉圖式的對話模式,圍繞書中的核心內容展開探討。讀書會通過提問、辯論、總結的方式層層推進,使書中的理論得到更細致的解讀與檢驗,幫助讀者更透徹地理解民法理論及其邏輯體系。 本書按照《法律行為論》的篇章結構設置討論主題,以“問答會”形式呈現師生間的思維碰撞和學術交流。每一輪討論
內容簡介
本書是浙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科自主知識體系手冊之一種。本書從近半個世紀我國法理學界集中關注的研究領域中提煉出能夠顯示我國法學理論研究特色的主題,匯集每個主題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學者公開發表的學術論文中具有代表性的觀點,系統地歸納和總結。既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我國法理學的歷史進程,了解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制約我們思考的問題意識及其由來,進而深入理解每一個今天看來似乎平常甚至已經成為我們的法學常識的觀點的內在復雜性,又可以幫助我們發現、挖掘在我國自己的語境下思考和解決中國法理學問題
《古代法律文化史》是法律文化史叢書中的一本,叢書展示了文化的案例研究,強調特定的人造物如何表達和探索它們所屬時代的關鍵法律問題,以及必然會涉及的關鍵的政治和社會問題。本書利用古老的法律文本以及雕塑、建筑等非文本形式揭示了從古代近東城市亞述、美索不達米亞的巴比倫到古代以色列,從古希臘到古羅馬等古代社會多樣、豐富的法律傳統。它以豐富的文本和視覺資料為基礎,介紹了這一歷史階段關于正義、憲法、法典、協議、論點、財產和占有、不法行為和法律職業等主題的重要法律文化研究。
面對全球性的戰爭、饑荒、貧困和不正義侵害,羅爾斯在《萬民法》中突破國際關系理論中的現實主義,以人民這個道德概念而非傳統國家為關注點,通過契約主義程序把自由主義的域內正義原則擴展至全球萬民社會,并制定了作為人民間彼此相處及全球公共討論的公共準則的萬民法八原則。
本書原作是眾多知名學者以簡短篇幅討論學科前沿議題、彼此爭鳴的“基本原理叢書——法哲學”(Cambridge Elements Series—Elements in Philosophy of Law)中的一部。本書運用社會學經典理論與經驗素材批判性考察了分析法哲學家圍繞“法律是什么”這個問題所提出的一系列命題,內容涵蓋法律的人造物理論、法律的社會建構理論、法律功能與法律性質、法律體系與生活的脫嵌、法律的指引功能以及社會實效命題等英美法哲學中一系列經典與前沿主張。本書試圖表明:有關法律的哲學分析和
本書是關于普通法中法律推理的一本百科全書式的極簡小冊子。在極短的篇幅內,國際卓越合同法、公司法、法學理論家梅爾文·A.艾森伯格教授對法律推理的幾乎所有核心問題都進行了全景式闡釋和分析。 具體而言,普通法上的法律推理的本質是什么呢?答案是基于規則的推理而非基于類比的推理。什么是普通法上的先例呢?先例是指由上級法院或者審理法院自身裁判的先前案例,當法院裁判一個由先例建立的規則規范的案件時,審理法院必須適用該規則。什么是先例建立的規則呢?答案是法院表述的可以規范當前案件的規則。法律推理是價值無涉的嗎?
法律的自治不應該僅僅是對實在法的片面追求和機械貫徹,要保持法律的品質和精神,必須融入倫理道德的要素。一種適切的法律自治應是在注重實在法范疇的同時 , 對倫理道德給予適度的吸納。 本集刊定位在法學與倫理學的交叉研究上,以問題為導向,秉持兼容并包的原則,希望開拓一片法學家與倫理學家自由交流的學術空間,構筑一個有助于互相理解、凝聚基本共識的思想論壇。
《正義的刻度》是一部法律經濟學通識類作品。 經濟學追求如何在資源有限的前提下實現效用較優配置,而法律是追求公平正義。但一個案件,不同角色的人卻有著完全不同的立場。那么,立場不同,如何來作評價和取舍?哪一方的公平正義才更“公平正義”? 實際上,不同的方案選擇,涉及不同的制度安排。如何評價與選擇,需要一把“尺”。但公平正義作為一種高度抽象的價值追求,很難有確切的“刻度”。此時,對“效用”的比較和選擇,可能是一把可供借鑒的“尺子”。 “正義的刻度”,顧名思義,對于公平正義的追求,是有衡量“刻度”的,而
國家治理是古今中外國家建設與發展的重要議題。中世紀時期地中海世界的拜占庭帝國在國家治理中投入了極大的財力、物力與精力,從而在內憂外患的千年內保持其歷史、文化和法治傳統的延續、發展和創新,并啟蒙了周邊新生族群和國家,惠澤后世。拜占庭的國家治理以法律為其核心要素,以強大的國家機器維系并保證了其法律傳統在國家發展的各個歷史時期都能行之有效,并保持強大的威懾力。東北師范大學拜占庭學研究團隊,經過十余年的合作,對6-10世紀拜占庭重要的立法文獻做了初步的整理、評注與研究,并通過對立法文獻的深入分
拜占庭帝國作為羅馬帝國的延續,不僅在疆域上囊括了帝國東部大部分領土,在政治和法制上也進一步繼承和發展了其政治模式和法律制度。因此,法在拜占庭帝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各朝皇帝均積極致力于法律編纂活動,如《狄奧多西法典》和《民法大全》構成了羅馬帝國晚期(早期拜占庭帝國)向中世紀拜占庭帝國轉型階段的重要成果。伊蘇里亞王朝《法律選編》的主要來源是《民法大全》,但僅保留了古典立法傳統這一軀殼,其實質已經被拜占庭學者所認為的決定拜占庭發展的三要素羅馬的政治觀念、希臘的文化和基督教的信仰所取代。因此,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