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英國議會監察專員制度為研究對象,旨在通過歷史梳理探尋制度變遷脈絡,并從文明交流互鑒視角審視英國經驗及其適用性。 本書集中研究了四大問題:一是議會監察專員制度的合憲性基礎,強調從變遷的英國憲法、監管型國家責任機制的變化、捍衛民眾對公共權力的合法性預期三個維度理解議會監察專員制度的憲法意義;二是議會監察專員制度的確立過程,從思想萌發、政黨輪替、議會內辯論三個視角展開過程分析,并對議會監察專員制度進行規范解讀;三是議會監察專員制度變遷史,從兩個時期和四個階段進行梳理和總結;四是議會監察
在暗錢加速滲透美國政治選舉的背景下,本書立足于大量文獻、數據、案例與監管法律法規,對比聯邦競選財務系統的理想與現實圖景,繼而以阿片危機中的大制藥商和大規模監禁中的私營監獄公司為透視點,探究大公司、大捐款者和特殊利益集團如何通過濫用游說、旋轉門、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和暗錢組織,與候選人構建實質上的協調并實現利益交換,剖析其對立法,司法行政決策,乃至聯邦主義產生的深刻影響。并在公司勢力與保守主義崛起的場景中,對2010-2020年提出的相關法律和法案進行解讀,從中歸納競選財務和游說法律在反腐敗方向上的
本書系日本當代著名學者畑村洋太郎教授備受推崇的代表作。作者憑借扎實的工學基礎,歷時三年,針對電梯、軟件、地震、核電、航空等不同行業,與日本一流企業密切合作,通過實驗、實見、實論,致力于深化公眾對現代社會所潛藏的“無形風險”的認識。本書以近年來日本接連爆發的各類事故為背景,用豐富的事例和淺顯的文字闡述洞見,行文張弛有度,令人欲罷不能。通過此書,作者試圖提醒公眾:要想抑制危險,就要先從技術細節開始,掌握俯瞰的力量!
《中東發展報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組織編寫,對中東地區和主要國家的政治與安全動態、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國際關系等進行跟蹤介紹與分析,為觀察和研究中東地區與國別問題提供最新的信息、動態和趨勢及相關學者的觀點。本年度報告設“社會治理與中東地區發展”專題,在“國別報告”欄目分別介紹分析土耳其、伊朗、埃及、沙特、約旦、阿聯酋的社會治理特點、主要社會問題表現以及社會治理措施等。總報告分析2023年中東地區整體的各基本面形勢及發展趨勢;“分報告”分別從政治形勢、經濟發展、安全形勢、國際關
本書介紹并分析了當代日本社會中一系列邊緣性、非主流的文化和社會現象,如“JK散步”、女仆咖啡店、“神待少女”、虛擬主播等。透過這些現象,作者試圖揭示當代日本社會、文化和思想的“零度”,探索重新想象未來的基本條件。全書一方面細致剖析了諸多微觀細節,借此解剖日本社會不可忽視的“肌理”,另一方面與日本當代亞文化的有關理論論述展開對話,這些分析不僅可以讓讀者從另一個角度審視當代日本,也可以為讀者了解當代中國、了解我們自身的日常生活提供一個重要的參照。
在《特權與焦慮》一書中,具海根審視了新自由主義全球化時代韓國中產階級的變遷,并指出全球經濟變革給這個階級帶來的影響遠非單純的經濟衰退和階級規模的縮減。全球化導致中產階級內部出現了兩極分化,將少數受益于全球化經濟的群體與受其負面影響的廣大群體區分開來。這種內部分化為韓國社會注入了新的復雜動動力,因為新興富裕群體試圖將自己與其他中產階級區分開來,并建立新的特權階級地位。《特權與焦慮》一書探討了這些緊張關系如何在三個領域(消費與生活方式、居住隔離以及教育實踐)發揮作用。在這三個領域,富裕中產階級
有些政治文化的傳統,表面上未必會在當時直接改變歷史走向,不過,它就像基因一樣,終究會潛移默化地滲透到歷史之中,給后來試圖改變現狀的人很多暗示,甚至直接影響了歷史的選擇。
本書從三個角度討論中日傳統政治文化的結構性差異:上篇《皇權與革命》從歷史上中國不斷改朝換代與日本所謂萬世一系,來分析傳統中日政治權力合法性來源與政治權力結構上的差異;中篇《郡縣與封建》指出傳統中國與日本在中央與地方關系上的差異;下篇《王權與神佛》討論了中日兩國在政教關系上的不同。
本書的出發點,就是探討編戶齊民在朝鮮傳統社會的形成與落地過程,檢討戶籍制度在朝鮮傳統政治社會結構中的歷史地位。編戶齊民在朝鮮的落地,不能簡單歸納為“接受”問題,本書希望勾勒的落地過程既包含朝鮮社會自身歷史脈絡里形成的編戶齊民機制,同時注意到其在朝鮮社會的內在化與更新改造的過程。本書將立足戶籍文書實物與傳世典籍緊密結合,深入分析高麗、朝鮮王朝戶籍文書的形式、內容、性質及功用,系統地考察朝鮮近世戶籍文書系統、戶籍制度的演進,并結合朝鮮半島東南部丹城縣的個案,探尋朝鮮近世戶籍制度與王朝統治、
日本人隱隱感到金錢資本主義已經走到了極限。研究地域經濟振興的專家藻谷浩介通過走訪3000余個村莊和幾十個海外國家,提出一種振興鄉村和地方經濟的戰略,希望能夠消除不安和不滿,提供新的富足生活,這就是改變生存方式的“里山”生活方式和“里山資本主義”。作者認為,解決社會發展的瓶頸,最先進的模式就在“里山”。“里山資本主義”不是讓人們放棄便利的城市生活,都搬去鄉村過日子,而是提供一種新的視野和生活方式的可能性,讓讀者從不同的角度審視自己的生活和未來。
《東亞評論》(原《黃海學術論壇》)創建于2003年,由山東大學主辦,現由山東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承辦,為半年刊。本輯開設主編筆記、國際關系、國際政治、區域與國別、歷史與文化、經濟與合作、青年學人等專欄,刊登著名專家學者論文,同時為大學教師、科研人員和在讀博士生、碩士生提供成果發布園地。本刊面向國際問題研究,以東亞研究為重點,突出東北亞研究。誠邀來自大學教師、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為本刊提供論文。現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山東大學講席教授張蘊嶺擔任主編,聘請國內知名學者專家為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