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兩個世紀中,西方來到中國,從洞窟、宮殿和畫商的密室里搜刮藝術珍品,盜走了雕塑、家具、瓷器、書畫等大量國寶。敦煌壁畫、龍門石窟、昭陵六駿……這些稀世珍寶現存何處?在盜寶者中,除了臭名昭著的斯坦因、華爾納、盧芹齋,還有哪些鮮為人知的“幕后黑手”?兩位作者通過查閱私人文件、歷史檔案,以及主要人物的回憶錄,詳細敘述了從鴉片戰爭到1949年這段時期,以美國人為首的西方收藏家是如何想方設法獲得中國藝術品的一段歷史,這些文物最終催生了中國古董市場在歐美的蓬勃發展,也激發了中國人依靠藝術市場促
托尼 ·本尼特充滿活力的研究豐富和挑戰了我們對于博物館的傳統理解,他將博物館置放于現代文化與政府關系的中心位置。本尼特認為公共博物館不應該被理解為只是一個簡單機構的場所,其實它更是一個禮儀的教化場所,在這里發生著更大范圍的社會慣例和行為的調整。書中討論了博物館以及產品交易會、國際展覽的歷史發展,本尼特照亮了流行文化與現代官方形式之間的關系。
在由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主導的數智時代,數智技術將以記憶媒介作為研究證據的人文研究推向了“數字人文”,圖檔博數字資源管理正邁向數字轉型時期。本書立足我國文化強國建設,以圖檔博“數字保存”向“數字管護”轉向為契機,在分析圖檔博數字資源協同管護的相關研究現狀、理論基礎、實踐調查的基礎上,提出了圖檔博數字資源協同管護的體系框架,并系統地從主體、客體、方法、環境四個維度提出了相應的實現策略,為圖檔博打通主體壁壘、打造資源基礎、打創技術優勢、打破環境限制提供可能路徑。全書系統
玉,是中華文明特殊的標志物。玉文化具有原創性、不可替代性和唯一性。故宮博物院擁有全世界☆為完整、豐富的玉器收藏。本書按照時間線索,挑選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精美、☆具代表性的玉器,講述從新石器時代到明清時期的玉文化故事,以一部故宮玉器通史串聯起一部生動的中華文明史,以“玉器”作為切入點,展示未曾間斷、生生不息的中華文明。作者在三十余年的博物館工作中始終致力于玉器與玉文化的研究,通過“庫房考古”的方式對故宮收藏的大量玉器進行了分類整理和“再研究”,體現了文博工作者的堅守與鉆研精神。
博物館學和人類學、考古學一樣,都是西方舶來品,而我國博物館學的相關研究卻處于相對滯后的尷尬境地,甚至于很多學者都不認同博物館學是一門學科。博物館倫理與博物館定義被認為是國際博協的基石。近年來,“倫理”一詞被寫入博物館新定義中,博物館從業人員、博物館活動參與者日益成為一個倫理共同體。該套譯叢傳達出一種對21世紀博物館倫理的深刻認知,力圖探明博物館倫理與復雜的經濟、社會、政治和技術力量之間的關系!秾嵺`中的博物館倫理》是博物館實踐工作中倫理相關問題的操作指南。在闡明博物館倫理的理論和實踐價
本書接續《邁向繆斯:漢寶德談博物館》一書,專注于博物館的展示,針對漢寶德訪問參觀世界各國重要博物館的心得,用展示規劃與現代博物館、展示的基本性質、展示的設計、展示的方法、展示設計的藝術、展示的美感以及展示的施工作業等七個章節,從理論分析與實務應用的層面系統化地娓娓敘道。
《展示繆斯 漢寶德續談博物館》內容起啟于博物館本質,迄至展示之施做,誠如漢先生所言展示設計不能不了解博物館建筑展示設計是一種藝術博物館肩負教育目標,那就是群育與美育,因此本書之章節貫穿漢先生的理念,呈現博物館
本書深入且系統地闡述了展示空間分析與設計的理論精髓與實踐框架,旨在幫助會展專業的學生全面提升應用能力,培養創新思維。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聚焦商展(臨展);第二部分聚焦文展(常設展)。兩部分內容均通過真實案例對展示設計進行了生動、詳盡的闡述。本書以展示空間創作者視角詳細梳理了各個案例的意向設計階段、概念設計階段、落地設計階段的內容,以期幫助學生掌握展示設計的發展脈絡與未來趨勢。同時,本書還總結了展示設計工作中常用的專業術語、實用方法和創作意識等,為學生提供了全方位的細致指導。本書的附錄部
博物館歷來具有收藏、研究、教育三大職能,深入開發其教育職能是當代博物館肩負的重要任務,它對于加深自然和科學觀念、弘揚民族精神、進行愛國教育等方面來說意義非凡。近年來,隨著科技進步和文化資源發展,博物館數字化建設也受到了重視,不僅能提高文化資源的利用率,還可以更好地滿足公眾對文化資源的需求,為人類信息的認知提供別樣的體驗。基于此,本書從博物館的服務理念入手,深入研究了博物館的文化教育基礎,并針對不同項目的文化教育策劃與實施展開探討,并對于數字化博物館的基本概念、資源建設和交互式技術展開全
《薪火相傳:國內六家魯迅紀念館的歷史和現狀研究(1951--2016)》書是作者獨立承擔的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國內六家魯迅紀念館的歷史和現狀研究(1951--2016)“ 結項成果的修改,全國社科工作辦對本課題結項成果的鑒定等級為:良好。本課題的內容主要是對國內六家魯迅紀念館(其中北京、上海的魯迅紀念館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紹興、廣州的魯迅紀念館分別為浙江省和廣東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廈門魯迅紀念館是廈門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歷史和現狀進行研究,探究六家魯迅紀念館為傳懂魯迅精神所發